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還要再等20年才能真正成熟落地?

在前不久的臺北電腦展上,世界知名的消費級別電腦顯卡制造商英偉達CEO黃仁勛稱,他的公司要暫停一些VR項目,原因是他認為當前的VR還存在一些諸如設備分辨率過低、VR設備太重等應用缺陷,而這些缺陷還需要20年才能完全解決。

20年?這給正在熱炒的VR概念猛潑了一盆冷水。今年伊始,就有不少科技界、投資界人士表示,VR技術將會在2016年大熱,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類似反思的聲音也漸漸多了起來。

那么,當前的VR技術究竟處于一個什么發展狀態,其前景又如何?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人體運動仿真研究組組長夏時洪研究員。

“今年的虛擬現實概念很火,這是事實;黃仁勛所說的還存在一些缺陷,這也是事實。但如果說VR還要20年才能成熟,這就要見仁見智了。”夏時洪說。

他告訴記者,按照現有的VR技術現狀,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要探索一個相對成熟的VR市場應用環境能需;二是要攻克一些相關的技術瓶頸。這兩方面,都有望在近幾年有所突破。

夏時洪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在于他眼中的VR技術,并不僅局限于人們通常所說的“戴在頭上的VR”。“還有不使用頭戴式顯示設備的VR,甚至AR,這方面進展速度很快,真正推向市場,也許并不需要20年”。

這就要回到一個最初的問題,究竟什么是VR。

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仿真學會理事長、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趙沁平的定義,VR指的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結合相關科學技術,生成與一定范圍真實環境在視、聽、觸感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數字化環境,用戶借助必要的裝備與數字化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交互作用、相互影響,可以產生親臨對應真實環境的感受和體驗。

夏時洪說,根據這個定義,VR涉及四個環節,分別是虛擬內容的生成,虛擬內容的呈現,虛擬環境與真實環境的感知和交互,以及支撐虛擬環境運轉的計算設施。目前輿論關注較多的頭戴式顯示設備,側重于第二個環節,即虛擬內容的呈現。

換言之,一些企業所提出的問題,更多的是虛擬內容呈現環節的問題。而在夏時洪看來,如果換另一種呈現形式,比如直接用肉眼來體驗,那這些頭戴式VR所遭遇的問題,可能就不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了。

“有的企業只做顯卡,考慮的問題主要在顯卡上;有的做頭戴式顯示設備,考慮的問題則局限于頭戴式顯示設備。”但在夏時洪看來,對于整個VR技術以及系統來說,一旦出現問題,不能孤立地解決。VR強調的是一個整體。

夏時洪說,VR主要有三個特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目前,人們所習以為常的“戴眼鏡”來體驗VR,側重強調體驗VR的“沉浸性”。而交互性、想象性,指的是人們不止能“看或聽”內容,還能和內容產生互動,甚至產生想象。目前來看,這方面人們談論得比較少,開發的進展也不盡如人意。

和國際先進國家相比,夏時洪說,我國的VR技術處于從“并跑”轉向“領跑”的狀態,但要真正實現“領跑”,還需要企業在應用創意上,科研院所在基礎交叉研究上都有所突破。

他給出的建議是,企業在今后的研發中,可以從過去側重較多的“沉浸性”,轉而在“想象性”上多下功夫,“想象其實拼的是創意和創造力”。

至于科研院所,夏時洪建議,在VR這個強調主觀感受的信息系統領域,深入開展基礎交叉研究,使這種特殊的信息系統最終達到消費級的應用。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虛擬現實的到來還要再等20年?

圖文簡介

不少科技界、投資界人士表示,VR技術將會在2016年大熱,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思的聲音也漸漸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