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日電 (劉丫 閻冬)6月1日,“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獲得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廖宏做客新華網,就基礎學科的研究與應用以及多學科整合實現科技創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科學創新與基礎創新密切相關
廖宏談到自己的工作時說:“我的工作更多的是基礎科學研究。比如根據大氣里面污染物的變化規律或者變化特點,去預估未來可能的大氣變化或者氣候變化趨勢?;A科學研究的進展面更多地體現在科研成果得到國際認可,這跟產業方面直接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完全一樣。所以就基礎科學研究而言,我們需要挑戰國際上最尖端的科技問題,真正能夠回答那些科學問題,提高中國科學家的地位。這是我理解的,從基礎科學強國方面能做的事情。”
在談到創新時廖宏表示,自己理解的科研創新體現在科學創新和技術創新兩方面。對基礎科學研究而言,人們更多強調科學上的創新。以牛頓定律為例,它很難被人們想象用來直接跟產業掛鉤的,但它是全世界都普通應用的規律。這種規律和新的發現其實也是一種科學上的創新。從技術創新來說,它要求科學在各種技術中提供更多細節和規律。如同不同的零件最后組成的創新工程和項目。因此,科學創新與技術創新是密切相關的。
廖宏教授在演播廳內
女性科學家的科研之路
廖宏回憶自己走上科研之路的經歷時,坦言自己并不是從小立志要做科學家。廖宏也談到,在她小的時候,科學家是一個深不可測的詞。之后在工作中逐漸喜歡上了科研?!霸诳蒲凶铋_始的階段,會覺得積累過程是非常辛苦的。我也一直在鼓勵我的學生,要通過撰寫、發表論文來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領域,然后慢慢成為這一領域的‘小專家’,之后就會慢慢體會到科研的樂趣?!?
就目前年輕人從事科研工作的情況,廖教授坦言,在科研的起步階段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就我自己而言,是屬于比較順利的,并沒有辛苦到想要放棄。女性科學家在智力上與男性相比并無差距,但在體力和精力上會有不足,因此更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堅持下去,最終一定會獲得成功。我也接觸過很多女性科學家,都是十分優秀的?!?/p>
廖宏教授接受采訪
學科交叉給予創新靈感
多學科交叉研究對于廖宏來說是一個偶然的機遇。她提到,自己曾在北大氣象專業學習,而后在美國學習大氣化學,這對她的研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皠撔虏灰欢ㄒ薪徊鎸W科背景,但是交叉學科也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可以幫助科研人員在某些領域做出新奇的研究。”
廖宏認為,自己在我國環境與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目的是希望將來能為國家建設一個綠色發展的評估平臺?!艾F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實際上涉及到的是如何使用能源、解決城市化與人口布局問題。從我本專業來說,我們利用城市化和能源利用過程中的排放數據對大氣、環境變化進行評估,從而分析氣候變化,最后總結出大氣環境對社會發展、人民生產生活產生的影響,這是一個閉環的評估過程:從政策提出,到我們進行評估,最后返回于公共政策制定,這一過程涉及到各種能源的數據,也需要交叉學科的知識。”
談到老百姓現在十分關心的大氣霧霾問題,廖宏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們應該參與到更多的科普活動中,告訴大家PM2.5的來源,如何做到綠色發展,如何讓空氣質量變得越來越好。大氣環境研究與國家的政策是相結合的,當我們掌握了污染物的變化規律,我們將會把研究成果作為一種科技支撐,履行為國家政策服務的職責?!?/p>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