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宇宙神秘面紗----引力波研究進展與展望”活動于4月21日14時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市天文學會、上海科協大講壇承辦,同時,“科技前沿大師談”也是此次活動的協辦方。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著名流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胡文瑞,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原臺長趙君亮,上海天文臺副臺長、研究員、上海市天文學會理事陶雋,上海天文臺博士左文文,專家們針對引力波的探測做了深入有趣的科學匯報。

據了解,此次活動的目的是使人們在之前媒體報道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走近引力波的世界,同時,科學家們將針對引力波展開精彩對話,使觀眾們感受大家的風采、科學的魅力。活動還設了互動環節,觀眾可以向科學家們提問,獲得權威的解答。

 

專家、觀眾互動問答環節

 

胡文瑞院士在此次活動中圍繞引力波的探測計劃做了高層次、精彩的學術報告。首先他介紹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繼而談了1993年科學家間接證明引力波的存在而獲的諾貝爾獎,證明了引力波的重要性。隨后又向大家介紹了國際上的一些引力波探測計劃,相信大家最關注的還是我們國家在引力波探測方面的計劃,胡院士對此也做了介紹:中國的引力波探測分為兩步走,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做eGRACE計劃,這個計劃的關鍵技術和LISA完全一樣,就是分辨率低1到2個數量級,所以這一步是我們必須要做的,我們希望花十年時間盡快把這一步走完;第二步是在2033年之前做“太極計劃”,我們中國發三個衛星星組,就能獨立自主,如果我們加入歐空局的計劃,所有成果都要跟他們合作,所以中國發三顆星的星組來完成我們自己的成果,這個就是兩步走的計劃。

 

胡文瑞院士作報告

 

趙君亮研究員在接下來的報告中,提出引力波是全新的觀測窗口,電磁波探測相當于我們人有視覺、嗅覺、觸覺、味覺,但是還沒有聽覺,現在引力波的出現就使我們增加了聽覺,于是我們就能感覺到另外一個世界。 他還向我們介紹了天文領域的三個里程碑事件:第一個里程碑是所有里程碑最重要的,人類發現了地球繞著太陽轉。第二個里程碑,哈雷發現恒星在運動。第三個里程碑,人類知道銀河系在宇宙中的地位,就是哈勃確認了在銀河系之外還有很多星系。

 

趙君亮研究員作報告

 

現場還播放了德國馬普引力物理所、清華大學博士后,LIGO科學組織成員胡一鳴在德國錄制的視頻短片,在短片中他介紹了LIGO的情況,以及LIGO未來的設備升級計劃,讓觀眾更深入地走近了LIGO的世界。他介紹到目前LIGO正在進行設備升級,升級后探測引力波的靈敏度將是之前的10倍,我們將會探測到更多的引力波,獲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講座結束后,現場觀眾紛紛提問,其中有一個觀眾問道:如果兩個大質量的黑洞相互吸引以后,是不是一定不能形成穩定軌道?對此,胡文瑞院士解釋道,現在很多問題,都是理論上反推出來的,實際上GW150914就是美國兩個LIGO站發現的信號。現在連黑洞是不是存在都有爭議,它只是發現了這兩個信號,然后大家做了很多理論模型的工作來繁衍,這個有很多假設,繁衍出來這些內容,目前只有一個事件,真正要得諾貝爾獎還需要積累很多事件,把引力波的特性研究清楚,這還需要一個過程,現在只是一個事件,它能夠解決的問題還是有限。除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理論,現在很多理論都可以進一步探討,還要從實驗結果積累數據進一步再分析。

相信這場活動讓更多人從權威科學家的報告中、從與科學家的互動中對引力波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這就是舉辦這場活動的意義所在。2015年11月28日,上海市科協與新華網“科技前沿大師談”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將開展更為緊密的線下活動合作,此次活動是雙方共同合作的一場引力波解讀線下活動,請大家期待上海科協與新華網合力為大家打造的更多科普活動!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揭開宇宙神秘面紗——引力波研究進展與展望”活動在滬成功舉辦

圖文簡介

“揭開宇宙神秘面紗----引力波研究進展與展望”活動于4月21日14時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