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在順利完成12天太空飛行后,其回收艙于18日16時30分準確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域,回收艙著陸狀態正常、外觀良好,搜索回收任務順利完成。這是我國成功發射回收的第24顆返回式衛星,也是首顆在內蒙古草原返回著陸的衛星。衛星回收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我國返回式衛星控制回收技術,標志著我國在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領域邁出堅實步伐。

 

搜救直升機抵達現場 鄒維榮攝

 

搜救工作準備就緒 鄒維榮攝

 

返回艙順利著陸 鄒維榮攝

 

曾圓滿完成23顆返回式衛星和10艘神舟飛船搜索回收任務的著陸場站,奉命轉戰千里,挺進阿木古郎草原腹地,執行衛星搜索回收任務。在陸軍航空兵部隊的密切配合下,著陸場站派出空中和地面搜索分隊,采取空地協同方式對回收艙進行搜索回收。地面雷達第一時間發現目標,指引搜索分隊迅即奔赴著陸區域。搜索隊員目視回收艙平穩降落,迅速抵達落點,開展現場處置,隨后將回收艙安全移交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星上載荷由該院向中國科學院移交,科研人員將對搭載實驗項目和獲取的科學數據作進一步分析評估。

 

直升機準備起吊 鄒維榮攝

 

實踐十號衛星于4月6日1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在軌飛行期間,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對其進行不間斷測控管理,確保了衛星運行穩定、星地鏈路通暢、飛行控制準確高效、各項科學實驗按計劃實施。經過精準的軌道控制,使其瞄準預定著陸區域返回。 16時15分,衛星回收艙與留軌艙分離。

16時23分,衛星回收艙減速傘、主降落傘依次彈出,回收艙緩緩降落。衛星回收艙返回地面后,留軌艙還將在軌運行,完成后續空間科學實驗項目后,墜入大氣層自然燒毀。

 

直升機起吊升空  鄒維榮攝

 

標記落點  鄒維榮攝

 

實踐十號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安排的一顆返回式衛星。衛星系統及平臺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科學應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力學所負責,地面支撐系統及有效載荷總體工作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衛星在太空飛行期間,累計開展19項微重力科學實驗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科學數據。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第一現場】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地球

圖文簡介

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完成12天太空飛行后,回收艙于18日16時30分降落在內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