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1日電(鐘艷平) 今日,體醫融合促進與創新研究中心成立會議于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體科所)召開。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繪制了健康中國建設的發展藍圖,明確了體育作為推進健康中國的重要途徑。為落實綱要,適應人民健康發展需求,體科所創立“體醫融合促進與創新研究中心”,旨在助推體育產業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體醫融合促進與創新研究中心成立后,將圍繞“健康中國”主題,開展體育與醫學融合相關的政策、理論和技術的創新性研究,匯集國內外體育科學專家和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專家等,合力推動體育和醫學多維度、深層次的融合發展。
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李穎川表示,構建體醫融合新模式對于服務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將體醫融合融入健康中國的理念,就是服務全民健康身體、健康環境、健康經濟、健康社會的四位一體的大健康。“希望體科所以建設健康中國為契機,深化改革,探索有利于體醫融合的體制機制,找準定位、精準發力,發揮運動促進健康的獨特優勢,實現從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的質的飛躍。”
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張良提出,體育醫療是實現健康中國的必經之路。體醫融合促進與創新研究中心將整合醫療機構、醫學院校、健康產業單位等各方資源,搭建體醫科技創新平臺,大力探索體醫融合的實現路徑,助力全民健康。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曉峰表示,要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體醫融合為契機,將健康生活方式與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切實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作“走向醫學發展新時代”主題報告,他表示,醫學不等于科學,“用科學理論幫扶醫學,但不能用之束縛醫學;用科學方法研究醫學,但不能用之誤解科學,用科學數據助診疾病,但不能用之取代醫生;用科學共識形成指南,但不能用之以偏概全。”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雷寒作“醫學與體育融合發展之路”報告,他認為,整合醫學是把全科醫學、轉化醫學、循證醫學、互補醫學及其它醫學精髓加以整合,使之適應、符合病人的全身整體治療。體醫融合促進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郭建軍認為,體醫互相啟發、互相引導,以解決健康問題、醫療問題為導向,組織全民進行科學鍛煉,提升全民健康運動意識。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專家,分別對體醫融合政策下,心臟病、慢阻肺、兒童肥胖、抑郁癥等疾病運動康復的相關經驗進行介紹。
會上,體科所分別與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醫科大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就共同成立聯合研究平臺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