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1日發布消息,稱火星火山阿爾西亞·曼斯在其最后一輪活躍期內,每隔100萬—300萬年就會迸發一次新的熔巖流。最后的火山活動大約在5000萬年前就停止了,此時正是以恐龍為代表的地球古生物滅絕的白堊紀時代。
位于火星赤道以南的阿爾西亞·曼斯火山已經有數十億年歷史,雖然有關它的生命周期的細節仍在進一步確認中,其最近的火山活動也被認為發生在頂部碗型凹陷處(這里已經確認存在29個火山口),但直到現在,仍然很難明確估計出火山區域何時比較活躍。
在3月21日于德克薩斯州召開的“月球和行星科學會議”上,NASA戈達德飛行中心博士后研究員雅各布·理查森介紹了最新研究結果,“該地區火山活動高峰發生在大約1.5億年前,與地球上晚侏羅紀時期重合。最后一個或兩個火山口,可能在5000萬年前較活躍,此時地球恐龍也消失了”。相關論文發表在《地球和行星科學通訊》上。
研究團隊利用NASA火星偵查軌道儀上的高分辨率相機,獲得了火山口內的火山特征成像,從29個火山口中的每一個繪制了熔巖流的邊界,確定了地層分層;研究人員還計算了直徑至少100米的火山口的數量,估計了熔巖流的年齡。借助新的計算機模型,將上述兩類信息組合起來,發現最古老的熔巖流可追溯至2億年前,最新的則發生在約5000萬年前。
此外,該模型還估算了每個熔巖流的體積通量。理查森解釋說:“想象一下,它就像一個緩慢的泄露的巖漿水龍頭,阿爾西亞·曼斯活躍高峰期每300萬年才產生一個火山口,而地球上類似地區只需要1萬年。”
業內專家表示,更好地了解火星火山活動何時活躍、為何安靜下來非常重要,它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研究這顆紅色星球的歷史和內部結構。(記者房琳琳)
總編輯圈點
我們才發現,跟火星這個名字暗示的相反,這顆暗紅色星球一點也不火爆,跟蔚藍色的鄰居相比,它實在太文靜了。這對火星萌發生命或許不是件好事,因為在地球上,正是海底的劇烈地殼噴發供給能量,才支撐了原始的生物圈。火星干旱,又罕見火山, 微量元素也難以涌上地表,微生物結構又由何而生呢?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