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2019年12月開始已陸續在全球傳播。網傳只要戴上口罩,就完全不用擔心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這說法靠譜嗎?
傳染病防治有三個關鍵點: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戴口罩,是很好的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的方法,在切斷飛沫傳播等方面起作用。
但口罩的防護作用是相對的,并非任何口罩都能絕對避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病毒體積比細菌小得多,冠狀病毒直徑在100納米左右,在空氣中不會單獨存在,往往會結合粉塵、飛沫等載體漂浮于空氣中,體積會擴大到微米級別。
目前國內口罩分類大致有四種:普通棉質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護理口罩)、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
普通棉質口罩缺少專門的過濾材料,主要隔絕的是粉塵等空氣中的大顆粒,對于細菌、病毒基本沒有阻隔作用;
一次性醫用口罩(護理口罩),可以隔絕飛沫和大于4微米的顆粒物污染物,不能隔絕病毒和1-3微米的細菌,對血液和體液沒有阻隔作用,不帶金屬鼻夾,密合性一般,對于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尤其是在切斷飛沫傳播方面;
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的材料有過濾和抗濕性要求,要求70%以上的細菌有效過濾,可阻隔血液、體液穿過口罩,帶有金屬鼻夾,面部密合性較好,對切斷飛沫傳播和氣溶膠傳播都有較好的作用;
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是感染防護的最低標準,可以預防大小為直徑1至5微米的飛沫傳染,指在標準規定的檢測條件下,過濾效率可達到95%以上,要求有好的外形、金屬鼻夾設計,面部的密合度極高。
綜上,對于避免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N95口罩的防護效果最理想,普通棉質口罩基本沒有作用、護理口罩和外科口罩也能達到一定效果。但是,在疫情大環境下,佩戴N95口罩也不能100%保證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另外,在口罩的選擇中,口罩上帶有過濾閥的,大多是單向開啟的閥,目的是減少氣流阻力,增加舒適性,但是存在吸氣時過濾了吸入氣體,呼氣時則不經過濾直接排入周圍大氣的情況,這種口罩尤其不建議已經明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使用。
所以,戴口罩能絕對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說法太過絕對。但大家也無需過度擔憂和過度防護,根據不同風險環境選擇合適的口罩即可。在非疫區普通環境下,外科口罩和護理口罩基本能滿足防疫需要,N95口罩更適合高危區域專業醫護人員佩戴,其更高的防疫要求導致成本較高,高密封性也會造成佩戴舒適性一般。
辟謠專家:汪茜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急救醫學中心主任醫師
復核專家:張驊 北京市和平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戴口罩不能絕對避免感染新冠病毒
圖文簡介
戴口罩是很好的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的方法,在切斷飛沫傳播等方面起作用。但口罩的防護作用是相對的,并非任何口罩都能絕對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對于避免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N95口罩最理想,但在疫情大環境下,也不能100%保證不感染新冠病毒。所以戴口罩能絕對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說法太絕對。但也無需擔憂,在非疫區普通環境下,外科口罩和護理口罩基本能滿足防疫需要,N95口罩更適合高危區域專業醫護人員佩戴。
- 來源: 科學辟謠
- 上傳時間: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