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武漢迅速傳播至全國所有省份及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次疫情爆發已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截止2月19日,我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4576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6155例。新冠肺炎患者常以呼吸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輕型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明顯肺炎表現;普通型可出現發熱、咳嗽等肺炎表現;重型患者存在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等,演變為危重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呼吸功能在病程中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并且傳染性強,針對這些患者的發病特點和在原發疾病治療的基礎上,根據病情輕重程度及治療的不同階段,合理開展院內呼吸康復,同時做好患者、醫護人員、家屬的防控管理,杜絕傳播與醫患之間的交叉感染,保護患者家庭和醫務人員,避免疫情導致更大的損失意義重要。以下介紹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住院期呼吸康復,同時建議醫護人員結合實踐不斷優化和改良。

       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與呼吸康復尚在實踐探索階段,遵循中國康復醫學會印發的《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第一版)》,結合以往傳染性肺炎康復治療經驗,以下建議請參考。

一、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遵守以下原則

       1、嚴格培訓醫務人員,掌握防控知識與診治指南,加強自身安全防護;

       2、多學科醫療團隊達成共識,康復治療符合患者診療要求;

       3、專科治療為主,康復治療為輔,不妨礙醫療觀察,不過度實施;

       4、治療前進行評估,評估與監測貫穿整個康復治療過程;

       5、遵循個性化、階段性治療原則。

二、新冠肺炎患者的診療與評定

       康復醫務人員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現病史、旅居史、接觸史、既往史、臨床評估(呼吸系統癥狀、專科體格檢查)輔助檢查(重點關注胸部CT)、特殊檢查(如新冠病毒核酸測試)和專科治療建議,在多學科診療的基礎上,結合臨床治療對患者進行康復評定和處方。康復評定建議在患者配合且病情穩定時進行,如肌力、關節活動度、耐力和Borg自覺費力程度等評定。重型、危重型患者應酌情選用合適的評定方法。

三、嚴密做好自我防護和消毒隔離工作

       鑒于新冠病毒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且潛伏期偏長(潛伏期為1~14天,也可長至24天),防護工作應嚴格遵守與執行。

       · 進入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病區,康復醫務人員應遵守國家衛健委印發的《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進行三級防護: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醫用防護口罩(N95、KN95),帶膠條醫用防護服,戴乳膠手套、一次性鞋套,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頭罩)、面屏或全面具。

       · 避免近距離床邊指導,可借助AI遠程技術、科普視頻、科普宣傳冊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指導,杜絕交叉感染;

       · 如需床邊康復指導,以語言指導或示范為主,避免接觸;

       · 治療過程中,需嚴格按要求處理患者痰液等分泌物;

       · 患者進行呼吸運動訓練時,按防護要求佩戴口罩。

 

四、呼吸康復建議

       新冠肺炎患者建議加強休息,增加營養、提高免疫功能,在適當的運動下提高呼吸肌功能、移動能力、骨質強度和避免血栓形成。康復訓練應緩慢進行,密切關注患者的感受和異常變化,按需逐漸增加運動量,不建議患者屏氣和過度換氣,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同時輔助吸氧。

(本文全部治療圖片均為動作演示,醫療實施請按照防護要求嚴格執行)

(一)普通型患者的康復治療

       康復目標:提高呼吸功能,促進通氣和排痰;保持關節活動度、運動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康復治療方法如下:

       1、臥、坐、站變位呼吸訓練:臥時建議床頭抬高60°靠坐位休息;坐位或站立位時身體前傾呼吸練習,有助于膈肌運動,降低呼吸做功、增加肺容量。

       2、呵氣訓練,排痰促進:深吸氣后呵氣排痰,避免用力咳嗽;咳痰時用密閉的塑料袋收集痰液并密封,避免造成病毒傳播,避免使用震動排痰機。

       3、呼吸控制,提高肺活量:放松肩部肌肉,進行經鼻緩慢吸氣,用口緩慢呼氣訓練。如需使用輔具訓練,需與醫療團隊交流患者基本狀態是否可以耐受、是否存在增加病毒飛沫傳播風險,訓練輔具需每位患者單獨使用,每天定時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適量運動,保持功能:具備自主活動能力的患者,如條件允許可在原地進行站立,坐下、伸展、抬腿練習;不具備站立條件的患者,可選擇坐位/半臥位/臥位,在觀看訓練視頻、閱讀指導手冊后進行握拳、伸臂、踝泵、橋式運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等活動。

       所有活動以不引起血氧飽和度和血壓下降為原則,運動中可使用Borg自覺費力程度評價疲勞與體力消耗。

(二)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康復治療

       康復目標:促進排痰,改善呼吸困難,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康復治療方法如下:

       1、體位變換:與臨床治療團隊共同討論后指導患者變換體位。無創通氣或機械通氣的患者,可將床頭逐漸搖高至15°,每次維持20-30分鐘,注意監測患者血氧飽和度與實力指標。

       2、排痰治療與訓練:如呼吸道分泌物明顯增多,可采用體位引流、拍背等手法及振動排痰等技術。引流的體位主要取決于病變的部位,通過體位改變,使病變肺段向主支氣管垂直方向引流。訓練前與臨床治療團隊共同討論確定方案的可行性,過程中注意患者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監測。

  

左圖為右后段肺炎示意圖。右圖為對應的引流體位示意圖,非治療實拍,僅作為動作示例,實際操作需進行嚴格防護

       3、運動治療:進行漸進式的主/被動活動,可臥床行握拳、伸臂、下肢屈伸、踝泵等運動,預防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患者要量力而行,少量多次休息,所有活動以不引起血氧飽和度和血壓下降為原則。

       4、高頻治療不是剛需:目前尚未明確超短波治療是否有益于新冠肺炎的康復,且設備的型號、參數不統一,也可能干擾監護信息,重型/危重型患者不建議使用。

       注意事項:應避免任何可能造成患者與呼吸機脫離的呼吸康復治療;避免快速的體位轉移與變化,預防體位新低血壓;訓練中需保證給予充足的氧氣和監測其血氧飽和度,若 SpO2<88%則需終止康復治療。

五、重視心理疏導

       疫情到來之際,無論是醫務人員還是患者、家屬,都應正視不良的心理狀態,如焦慮、抑郁、失眠等,放松心情。如果不能自我疏導和緩解,則需要向心理醫生求助,早日恢復健康心態。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正處于攻堅階段,患者康復治療以維持軀體功能、促進心、肺功能為主,住院患者康復治療需避免干擾臨床診療工作,保證康復治療質量,積極、安全、穩妥地恢復疫情期間的康復診療工作,應積極參考中國康復醫學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康復診療工作綜合指導意見(第二版)》。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一起能攻堅克難,有信心、有決心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

【科普工作委員會】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住院期呼吸康復建議

圖文簡介

本文遵循中國康復醫學會印發的《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第一版)》,結合以往傳染性肺炎康復治療經驗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住院期呼吸康復訓練提供了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