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2 月 18 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布的一篇聲明,將“牛蛙”送上微博熱搜。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聲明中除了表達歉意外,還撤銷了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群里、朋友圈一下子炸鍋,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到底做了什么?

這是否表示,肉質潔白、口感細嫩、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國宴上一道名菜的牛蛙以后都不能吃了?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這事兒還要從一篇文章說起~

2 月 16 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下屬的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原創文章《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文章內寫到【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于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何為“武斷、不科學、不理性”?何為“剛性需求”?

是人體營養迫切需求非吃不可,還是某些人的一己私利?

從非典到這次的新冠病毒,我們承受的教訓難道還不夠?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自疫情發生以來,各處都在譴責那些吃“野味”的人。因為無論蝙蝠還是穿山甲,這些野生動物都有可能成為病毒的宿主。

我是百思不得其解,這東西究竟是怎么下得去口的?!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真相往往更殘酷。。。

與我們常吃的肉類相比,“野味”不僅沒有帶來更多營養,還會帶來很多風險。

除了感染病毒,寄生蟲問題也尤為嚴重。就比如野生蛙類和蛇類體內很容易寄生曼氏裂頭蚴。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如果不幸被感染了,它可以在人體不同部位“穿梭”,其引起的曼氏裂頭蚴病可以遍布全身。

16 年一篇文獻報道顯示:我國已有數千例曼氏裂頭蚴病例,其中廣東省最多。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主要就是因為我國一些地區有生食、藥用野生蛙類、蛇類的習俗,如生喝蛇血、生吃蛇膽蝌蚪等。民間還流傳蛙和蛇有“清涼解毒”的作用,所以很多人用生蛙生蛇的肉或皮敷眼睛、傷口或患病的皮膚。

清涼解毒沒有,大大增加感染風險是真的!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所以這個養殖委員會,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場上寫了這篇不支持“禁野”的文章?

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但上熱搜的牛蛙可就委屈了,人家跟野生蛙類根本就不是一掛的,而且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也 ≠ 不讓吃牛蛙。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 動圖來源于 SOOGIF

牛蛙原產于北美洲,頭部呈藍綠色,是目前最大的食用蛙類。

成年牛蛙可長到 2 斤左右,就連牛蛙的蝌蚪,也比一般蝌蚪大得多。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因在繁殖季節會像牛一樣發出“哞哞”的叫聲,所以取名為“Bull Frog”——也就是“牛蛙”。

1959 年我國引進了這一品種,但由于牛蛙的特殊食性,當時的養殖未能成功。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才攻克了牛蛙的食性馴化,研制出牛蛙的專用飼料。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20 世紀 90 年代,我國牛蛙養殖業在迎來一波小高潮后遭受重挫。當時的養殖過于盲目,使得牛蛙供大于求。

而在近些年各類宣傳下,牛蛙又開始名聲大噪,成為繼小龍蝦后,餐飲業的新寵~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目前我國牛蛙的養殖,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和浙江等地,雖然養殖門檻低、利潤高,但其蔓延迅速的特性,也帶來了一系列令人頭疼的問題。

比如牛蛙對水質的要求較高,排泄物和死蛙會污染環境。也不排除會有高密度養殖牛蛙的農戶濫用抗生素的情況。不止食品安全上存在隱患,還可能對飲用水造成污染。

還有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在于,牛蛙屬于外來入侵物種,其繁殖能力非常強,遠超我國本土的蛙類。

加上沒有天敵、壽命還長,一旦大面積入侵、擴散,會導致本地兩棲類減少,甚至滅絕。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所以近些年很多地方開始禁養、限養和退養牛蛙。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但由于早期在養殖、銷售和加工牛蛙過程中,缺乏嚴格的管理,牛蛙逃逸現象普遍。所以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請不要放生牛蛙,對于野外的牛蛙,也無需“心慈手軟”(這個“心慈手軟”可不是讓你吃了它)。



要知道我們在正規渠道買的、吃的牛蛙,都是人工養殖的,食用安全性遠高于野生牛蛙。但這并不能代表可以肆無忌憚的吃牛蛙。

做到以下幾點,才能真正放心吃。

1、絕不吃野生蛙類或蛇類!

2、盡量買冷凍的牛蛙,不要過度追求牛蛙滑嫩的口感,爆炒和火鍋里涮一下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充分做熟再吃,這樣即便有寄生蟲,也能被完全殺死!

3、不要寄希望于姜、醋、酒等任何調味料,它們并不能殺死寄生蟲!

4、與生蛙接觸的一切器具,一定要與熟食要分開!



野生動物有食用風險,但它們本身并沒有錯,錯的從來都只有吃它們的人。

現在市面上的食材已經足夠滿足我們的選擇和人體的營養需求,奈何“野味”再“野”,還是“野”不過人心。。。

希望這次疫情過后,大家都能吸取教訓,管住“欲望”、管住“嘴”,謹防病從口入。

前不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于“全面禁野”的決定。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既然管不住口腹之欲,就讓法律來約束!


參考文獻:

1.楊光大,龔世平,王付民,等.廣東省部分地區食用蛙類曼氏裂頭蚴感染情況調查[J].動物醫學進展,2016,37(5):119-121.

2.唐曉玲.牛蛙養殖現狀及前景分析[J].江西水產科技,2019(2):36-37.

3.山要.吃牛蛙會感染寄生蟲嗎?[J].科學與文化,2012(10):26-27.


牛蛙登上熱搜后,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

圖文簡介

2020 年 2 月 18 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布的一篇聲明,將“牛蛙”送上微博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