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對“吃貨”而言只是不可吃的空殼,其實,貝殼在歷史上意義非凡。史前時代,人們就已經將貝殼作為裝飾品戴在身上了;幾千年前,貝殼在許多地區被當作貨幣;而到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時代,貝殼開始成為珍貴的收藏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歷史上那些價值非凡的寶 “貝”。
土豪金的黃寶螺
說到最正宗的寶“貝”,非黃寶螺莫屬。黃寶螺的拉丁名為Monetaria moneta,其屬名和種本名的詞根都是“錢”的意思。黃寶螺的地理分布很廣泛,幾乎遍布整個印太區 (Indo-Pacific Province)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多生活在潮間帶,水深不到1米的水域。
之所以學名叫“錢”,是因為歷史上在很多地區,黃寶螺都充當過貨幣,其中就包括中國,因此黃寶螺還有一個中文名叫“貨貝”,《中國動物志》就是采用了這個名字。
黃寶螺之所以能作為貨幣,與它的以下幾個特征有關。
首先,適當的數量。在海邊,它有足夠的供應,在不靠海的地方,它又屬于稀有物品。
其次,大小合適。太大不易攜帶,太小又容易散失,黃寶螺則正好合適。而且成體的黃寶螺個體大致均勻,大個的和小個的差別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不至于產生幣值分歧。
第三,足夠漂亮。黃寶螺的金黃色澤非常吸引人,很多人都愿意接受,有人也會拿它做各種裝飾品,這與后來的貴金屬很相似。
見證罪惡貿易
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貝為幣”的。古代墓葬中就出土了大量的黃寶螺和它的親戚金環寶螺(C. annulus):地理上,“貝幣”的使用從沿海一直到青海地區;時間上,從商代到東周一直延續到秦朝。
由于寶螺分布在中國南方沿海,中原地區非常不容易獲得這種貨幣,出現了大量“假幣”。在貴族墓葬中,發現過大量以動物骨骼、玉石、金屬等為材料的仿制寶螺。中國還發行過一套含有這些“假幣”圖案的郵票。
事實上,以黃寶螺為貨幣的不僅僅是中國,也不僅僅是它的印太熱帶產區。非洲內陸到西非海岸都有長期使用黃寶螺貨幣的歷史,有些地方甚至持續到距今不到一百年以前——臭名昭著的奴隸貿易,在生意最繁盛的時期,就是以這種貝幣來購買黑奴。
當時,歐洲人把黑人運到美洲販賣,取得貨物或者金銀,然后將船開到熱帶印太海域,收購大量黃寶螺,再把黃寶螺拉到西非,購買奴隸。據文獻統計,最多的時候,一年有近四億枚黃寶螺被運到西非,這些寶螺在非洲引發了急劇的通貨通脹。有說法認為,當時人們發現如果再繞道印度收購黃寶螺運到西非,獲得的價值將低于航海成本,這才“被迫”結束罪惡的奴隸販賣三角貿易。
貝殼中的蘭博基尼
隨著歐洲收集生物標本的熱潮高漲,歐洲上流社會對稀有貝殼的追逐,進入了一種狂熱的狀態。綺螄[sī]螺(Epitonium scalare)便是當時熱度最高的貝殼之一。
綺螄螺廣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溫暖海域,生活在水深超過20米的潮下帶。在捕撈業尚不發達時,想取得20米深水下的貝類,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只能等待綺螄螺偶然落到網中,或者被海浪和寄居蟹帶到潮間帶。所以,在19世紀以前,綺螄螺在市場上是相當罕見的。
綺螄螺讓人癡迷,不光是因為它的稀少,更是因為它的高顏值。綺螄螺隸屬于海螄螺科Epitoniidae,英文名統稱wentletrap,來自于中世紀荷蘭語“螺旋樓梯”。
它具有精致而獨特的螺層結構,這與它特殊的生長方式有關。螺層的生長過程就像在走一條從山頂盤繞而下的盤山公路,各螺層之間是沒有縫合線的,完全由游離的螺層通過延伸的肋連接起來;各螺層的表面有10~11條發達的片狀生長肋。肋還會延伸到明顯而深的臍孔里面,看起來就像樓梯的臺階。注視“深邃”的臍孔仿佛是從高層樓梯往下看。不難理解“樓梯”名字的由來。
我的寶貝……它化掉了!
博物學家郎弗安斯(Georg Eberhard Rumphius)在1701年,完成了一部關于熱帶動物分類的著作D'Amboinsche Rariteitkamer,其中第一次記錄了綺螄螺。
書中對綺螄螺的介紹是:少、貴,只有三個標本。實際上,當時歐洲只有兩枚綺螄螺的標本是確存的,一枚在時仁托斯卡納地區統治者的科西莫三世·德·美第奇(Cosimo III de' Medici)的手中,另一枚則在著名收藏家約翰·德拉·法耶(Johan de la Faille)的手中;還有一枚據傳在英格蘭的某個地方,但未經證實。
那綺螄螺到底有多貴呢?在當時的歐洲,一個綺螄螺標本的價格比紅寶石和鉆石都貴,就算是用黃金制作的綺螄螺鑲鉆飾品也都不夠換一個綺螄螺。1750年,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弗蘭茨一世曾用4000荷蘭盾買下一個綺螄螺的標本。你沒看錯,4000塊金幣換一枚貝殼!之后的幾十年間,綺螄螺標本數量雖有增加,但都是以個位數為單位增加的。
在市場需求的驅使下,一些手藝精湛的中國藝人用米糊造出了逼真的“山寨”綺螄螺。有些歐洲收藏家在清洗貝殼收藏品時,發現自己價值連城的寶貝,居然溶在水里了!隨后,清洗成為檢驗綺螄螺真偽的重要方式。話說這個劇情,它怎么這么熟悉呢?
后來,隨著拖網捕撈技術的發展,人類對海洋的探索日益深入,進入20世紀后,綺螄螺標本的捕獲數量就逐漸增加了。尤其是在菲律賓大量發現綺螄螺之后,價格大幅縮水,普通人終于買得起綺螄螺了。現在幸存下來的綺螄螺贗品,倒變成了價值高昂的稀罕物。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作者@岡瓦納 和@浪里小海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