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一直是現(xiàn)代醫(yī)學最佳診療手段。《健康素養(yǎng)66條》第46條也提出“科學就醫(yī),及時就診,遵從醫(yī)囑治療,理性對待診療結果”,這正是對民間常說“病不忌醫(yī)”最好的詮釋。但是在2019年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讓很多人閉門不出,也讓很多人即使生病難受也因為害怕疫情而不敢出門,這就使部分患者因為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疾病加重,甚至錯失最佳治療時期而釀成大患。

       所以很多家長都會關心:“疫情當下,孩子不舒服能不能去醫(yī)院?會不會有感染的風險?怎么判斷該不該去醫(yī)院?當必須要去醫(yī)院時又該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呢?

       首先提醒大家的是,兒童不是“小大人”,尤其是低齡兒童,病情常常變化很快,如果諱疾忌醫(yī)、一味在家生扛,就可能會耽誤病情,甚至導致不良后果。

       必須要帶孩子及時就診的情況有以下幾點:

       1. 如果是3個月以內(nèi)的孩子只要出現(xiàn)發(fā)熱,就應就診。

       2. 任何年齡的孩子發(fā)熱超過3天都應及時就診。

       3. 因各種原因導致孩子出現(xiàn)急性肢體活動障礙、意識改變、明顯外傷出血等也要及時就診。

       4. 不明原因的頻繁嘔吐、腹瀉,吃奶減少甚至拒奶、尿少、持續(xù)固定部位的腹痛或包塊、煩躁哭鬧不易安撫是急性胃腸炎及脫水或急腹癥的表現(xiàn),必須要及時就診。

       5. 發(fā)熱伴新發(fā)皮疹、喘憋、臉色差、呼吸快甚至呼吸困難、呻吟、意識障礙、抽搐等情況提示病情較重,一定要及時就診。

       家長帶孩子就診時的防護要點:

       1. 如果非急癥,可提前預約,錯峰就診。

       2. 就診期間,家長做好自己和孩子的防護,全程戴好口罩,不亂摸。

       3. 回家后,認真清洗雙手,脫去外套和鞋后,再一次認真洗手、洗臉。

       何種情況可居家觀察?

       孩子生病特點是以急性起病為多,變化多樣,癥狀多,全身癥狀多。如果疾病剛發(fā)尚處在早期,孩子精神狀況良好,飲食好,睡眠無影響,活動尚正常,6月齡以上,無疫區(qū)接觸史,無特殊接觸史,無特殊旅行史,可居家觀察。觀察期間應照顧好孩子起居,還需要注意孩子有無其它新發(fā)情況。

疫情期間不要因為諱疾忌醫(yī)而釀成大患——新冠病毒防控科普58

圖文簡介

兒童,尤其是低齡兒童,病情常常變化很快,如果諱疾忌醫(yī)、一味在家生扛,就可能會耽誤病情,甚至導致不良后果。本文主要為各位家長科普了“什么情況必須就醫(yī)”、“就醫(yī)時的防護要點”以及“什么情況可居家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