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人生一串》等火遍大江南北,片中的各類美食讓人垂涎欲滴。食物除了能讓人填飽肚子,更是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體現,中國人認為“能吃是福”。
但是我們的身邊卻有一群人,他們無法通過嘴巴進食或者進食時嗆咳、疼痛,程度輕一點的再也無法體驗到美味食物帶來的喜悅;重一點的窒息、反復肺炎,危及健康和生命,這群人都在遭遇著“吞咽障礙”帶來的痛苦。
?小貼士?
有些人由于昏迷或吞咽障礙嚴重無法經口進食,需要通過鼻飼管或胃造瘺來獲取營養。
一、什么是吞咽障礙?
吞咽是指人體從外界經過嘴巴攝入食物,經過咽腔、食管傳輸到胃的過程。吞咽障礙是指由于下頜、雙唇、舌、軟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結構和(或)功能受損,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輸送到胃內的過程。
二、關注吞咽障礙高危人群
吞咽障礙在腦卒中患者、帕金森病患者、老年癡呆患者以及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中發病率較高。
三、吞咽障礙危害不容小視
吞咽障礙有可能會導致以下并發癥:
1、誤吸:指口腔中食物或胃內容物進入氣管,如果是大塊食物掉落進氣管,將會導致窒息,危及生命;如果是長期有少量食物進入氣管到肺里, 將會導致吸入性肺炎。
2、營養不良:由于患者吞咽困難,減少進食量或進食的食物種類有限,無法獲取全面的營養,導致營養不良;有些患者在喝水時嗆咳,從而減少水的攝入量,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等。
3、心理與社會交往障礙:由于不能從嘴巴進食、佩戴鼻飼管、無法吞咽口水等原因,患者容易產生抑郁、社會隔離等精神心理癥狀。
四、警惕吞咽障礙危險信號
吞咽障礙的臨床表現有很多,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臨床表現對吞咽障礙進行簡單的篩查,如果有患者出現如下癥狀,需要提高警惕,找專業人員進行評估,明確是否有吞咽障礙。
?口水或食物從口中流出
?食物長時間停留在嘴巴里不吞咽
?食物或者水從鼻腔流出
?吃東西哽噎,感覺有東西粘在喉嚨里
?喝水時嗆咳,吞水時或吞水后咳嗽
?吞咽后有食物殘留在口腔
?吞咽時有疼痛的感覺
?反復發熱、肺部感染、體重下降
?吃東西費力,食量減少
?吃東西時間延長
?進食后聲音改變,頻繁清嗓
五、“拒絕吞咽障礙,重食舌尖美味”需謹記:
1、改變進食姿勢
對于吞咽障礙人群,正確的進食姿勢是至關重要的,錯誤的進食姿勢會使吞咽更加困難,增加食物掉進氣管或者食物從胃內反流的風險。
吞咽時,通過頭頸等部位的姿勢調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誤吸和殘留,消除嗆咳等癥狀。
· 對于不能坐位的患者,一般至少取軀干30度(最佳為至少60度)仰臥位,頭后墊枕頭,保證頭部前屈,如果是中風后的患者,要將癱瘓側肩膀用枕頭墊起,喂食者站在患者健側,患者進食后保持這個姿勢至少半小時,可以防止食管反流。禁止平臥位喂食和進食。
? 對于可以坐的患者,進食時要保持軀干豎直,頭部前屈姿勢。
除以上進食姿勢外,還可以通過頭頸部姿勢調整,減少誤吸和殘留:
? 低頭姿勢:將食物送到嘴巴后,讓患者將頭低下,由此可以使頭部、頸部向前微傾,擴大會厭谷間隙,防止食物進入呼吸道(見圖2)。
? 頭部旋轉(轉向障礙側): 在進食時將頭轉向有食物殘留的那一側(患側),可以避免食物從患側滑下去,讓食物從健側通過,提高進食的安全性。
2、調整食物性狀
大部分吞咽障礙患者無法進食普通食物,需要照顧者調整食物的性狀來增加進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對于液體食物,如水、牛奶、果汁、咖啡、茶等,由于是稀流質,控制難度大,容易流入氣管發生嗆咳或誤吸,可以通過向這些液體中添加凝固粉或增稠劑來使液體稠度增加,從而使得吞咽更易完成,也減少嗆咳,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可用增稠劑將液體調成花蜜狀、蜂蜜狀、布丁狀三種不同稠度,為患者選擇最適合的稠度。
對于固體食物,如肉、蝦、土豆、青菜、米飯等,患者吞咽時費力,食物堵在喉嚨口或無法從口腔推送下去,可以用料理機將固體食物打碎,加入的水份量不同,食物可以被處理成三種不同稠度,為患者選擇最適合的稠度。
?小貼士?
大部分吞咽障礙患者同時存在其他疾病,從而需要每天吞咽藥片,藥片與水一個是固體,一個是液體,同時吞咽是很困難的,建議將藥片碾碎溶于水中,加入增稠劑,調配至患者適合的稠度進行吞咽,或者將碾碎后的藥片混入香蕉糊、酸奶或其他易于吞咽的食團中。
3、堅持功能訓練
吞咽與走路相似,都是肌肉帶動下完成的動作,因此可以通過提高吞咽肌肉力量、速率和肌肉的協調性來進行訓練,從而提高吞咽功能。
吞咽障礙患者要在言語語言治療師的指導下完成吞咽功能訓練,吞咽障礙的訓練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吞咽手法:治療師通過給患者進行特殊手法訓練,從而改善患者口腔感覺、吞咽肌肉力量、吞咽動作的協調等,增加進食的安全性。
(2)直接攝食訓練:治療師為患者選擇適合的食物性狀,指導進食時的姿勢、速度、一口量等來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保證吞咽安全有效的進行。
(3)儀器治療:通過電刺激、生物反饋等儀器,增加患者吞咽肌肉力量,改善吞咽整體協調性。
4、疫情防控期間吞咽訓練注意事項
(1)為了避免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訓練過程中應停止可能接觸到患者口腔黏膜的訓練,如冰刺激、口腔感覺訓練等。
(2)由于直接攝食訓練中,需要與患者近距離接觸,同時患者有可能出現唾液、食物的噴射,疫情防控期間此項訓練項目要停止開展。
(3)鼓勵并指導患者進行吞咽器官的主動運動訓練,如根據治療師的示范視頻或對著鏡子完成唇舌操訓練。
(4)使用吞咽電刺激增強患者吞咽肌肉力量,需注意的是電極片不能公用,保證每位患者有自己的電極片,使用后用酒精棉球擦拭。
(5)進行吞咽康復訓練時,治療師應佩戴醫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防護帽及防護鏡,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參考資料:
[1] 中國吞咽障礙康復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組. 中國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2017年版)第二部分 治療與康復管理篇[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8(1):1-10.
[2] 中國吞咽障礙康復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組. 中國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2017年版)第一部分 評估篇[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7.
[3] 上海市康復治療質量控制中心 上海市康復醫學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期須加強康復醫療防控的指導意見》(第一版).2020年2月9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