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注定與往年不一樣,一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影響到了我們每一個人,在國家強有力的領導下,整個社會都動員起來一起抗疫。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黃正明會長發出了《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倡議書》,科普健康教育中心王志強主任立即響應,就此展開了科普健康教育中心抗疫的行動。
>>>>
首先,堅守陣地,認真履責
在了解到疫情的第一時間,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總會的要求,加強輿論引導,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積極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科普工作,科學宣傳疫情防護知識,提高公眾自我保護意識。每日及時推送疫情相關官方資訊,內容涉及疫情動態、專家發聲、病毒研究、防護指南等多方面信息。
>>>>
第二,多方籌措物資,積極支援一線
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王志強主任收到了第一條來自湖北的求助信息:防護用品快用盡了,立即聯系杭州氫源素生物科技公司,籌集了1000瓶“寶泰芮”洗手消毒液,展開了支援。自此,相關的求助信息日益增多,科普中心全員也都發動了起來,與中國泰國商會一道,協作分工,由中泰商會負責國外籌集物資,科普中心負責提供需求信息、落地渠道、定向分發、材料回收等諸多事宜;中心一共4個人,每個人的工作都是滿負荷甚至是超負荷的,用大家的話說,比平時上班還要忙,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還在聯系、協調,但每個人都無怨無悔、全力以赴。
捐助的物資量很大,是一線多家醫院的急需物資,需要很多的溝通,而一線工作繁忙,有時負責聯系的人員和負責接收物資的人員不同,捐贈又有明確的要求,必須多家單位同時確認接收了,整個一批物資才能進關發放,這就需要中心同時溝通捐贈方,接收方聯系人,接收方接收人,物流負責機構,物流配送人員,海關通關機構,各個愛心團體和志愿者等多方人員,需要很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并且需要專人負責,以免信息遺漏和錯誤,科普中心的同志主動承擔了這些工作并且逐一落實完成,受到了捐贈方、46家受贈方的一致肯定,所有的物資都準確無誤的及時到達,解決了一線的急需。截止到2月16日,科普健康教育中心收到了最后一家單位的接收函,大家依然還處于工作的緊張節奏之中,竟然沒有意識到,我們已經圓滿完成了第一階段支援工作。
>>>>
第三,團結協作,抗疫必勝
在整個捐贈過程中,中心主要承擔了統籌協調的功能,及時為對接各方解決困難,也圓滿完成了階段性任務,目前,正在與中華慈善總會一道繼續加強對一線的支援。在前面的工作當中,對接了許許多多的愛心機構、愛心人士,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大家的溫暖和愛心,每個人都曾有一瞬間熱淚盈眶。
國外籌集物資隊伍,互相之間并不認識,因為疫情建了群,有人負責采購,有人負責籌錢,市場上采購空了去廠家,廠家貨沒了就駐廠等貨,在捐贈期間泰國的防護產品價格漲了近10倍;錢不夠了,想辦法去跟會員單位和華僑們申請;就是這些可愛的志愿者,撐起了我們援助物資的源頭。
物資如果正常通關走手續,至少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當時國內急需這批物資;南通正大楊經理找到了當時在泰國機場的導游,這批客人要回南通,說明情況后,導游非常支持,馬上與這批游客說明情況,所有人都表示積極合作,每個人都負責帶一些物資,僅這一批就帶回國內140余箱防護服,極大的支持了一線抗疫工作。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真正體現了中國人、一家親,流動的愛心時時刻刻都在感動著我們。
物資到達后,需要送到醫院,無數的快遞小哥一聽說是抗疫捐贈物資,都表示及時運達,同時,物資到了醫院,醫院后勤人力短缺,下班的醫護人員看到了紛紛幫忙搬運,無處不體現出精誠團結,抗疫到底的決心和凝聚力。
最近央視的“東方時空”欄目播放了中山醫院的大夫,穿著跟小分隊運輸回來一樣的防護服,中心同事看到后互通信息,每個人都激動的哭了,回憶起大年三十開始的這三十多天,每天都像過電影一樣,每個環節都歷歷在目,突然看到了熟悉的防護服穿在我們的白衣戰士身上,那種激動,無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