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統稱 “2019-nCoV” )的流行,牽動著所有國人的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中提到:“對于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產婦或存在肝腎功能障礙的人群,病情進展相對更快,嚴重程度更高”。基于上述癥狀,在這場抗擊病毒的博弈中,免疫系統功能較好的人群相對不易被感染,因此,增強免疫功能也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目前正處于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時期,遠離傳染源是預防病毒的關鍵,良好的個人體質狀況是降低發病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人人積極參與預防以外,適度運動是一般人群維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患者增強抵抗力以及改善疾病預后的重要途徑。

       面對病毒的來襲,對于未被感染的一般人群,我們應當在居家的同時,通過“適度運動”的方式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從而做好個人防護,避免病毒感染。

未被感染一般人群的自我運動健康管理

       專家呼吁在這一特殊時期大家要“少出門,勤洗手,均衡飲食”,從而增加抵抗力,防止交叉感染。但許多人正因為非常時期的“居家”模式,很容易出現“盲目攝入、久坐不動/少動、睡眠增加”的現象,從而不利于抵抗力的增加。居家也可以通過“適度運動”來增強抵抗力。可以選擇一些強度中等的運動,如廣播操、瑜伽、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有條件的也可以通過運動輔助器具進行一些運動,如跑步機、動感單車、啞鈴、健身球等。運動中注意監測心率來把握運動強度。長期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對免疫力的提高是有利的。但在疫情時期,試圖通過“臨時抱佛腳”的運動,并不能提高免疫力。因為大強度運動后存在“免疫下降”的空窗期,一般是在運動后3-72h,因此進行高強度運動,反而有可能降低免疫力。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普通患者預后的運動健康管理

       感染了2019-nCoV后,人類典型的癥狀: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少數可呈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有半數患者在一周后出現氣促和呼吸困難等。此前,武漢多位專家也發現在“不典型”的病例中,2019-nCoV感染患者可能以消化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也可能以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或結膜炎等為首發表現。對于2019-nCoV預后人群,如何通過“適度運動”的方式,增強免疫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功能,從而促進身體進一步康復,提高生活質量。是我們需要共同關注的問題。

       2019-nCoV肺炎是屬于急性肺炎,一般建議患者靜養。預后患者在這個時期可以做些深呼吸運動及低強度的伸展操;預后良好者,可適當做一些健身氣功、太極拳運動,以增強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功能。實現2019-nCoV患者預后良好的運動健康管理。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癥患者康復期的運動健康管理

       一些較嚴重的病毒感染患者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個別重癥患者可能會有肺纖維化,康復需要較長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不建議進行劇烈運動,可適當做一些吸氣與呼氣動作增強呼吸機能:通過兩臂屈、外展、外旋、擴胸、提肩、展體或反弓動作吸氣;通過兩臂后伸、內收、內旋、收胸、塌肩、屈體或團身等動作完成呼氣。同時通過飲食調理,增加抵抗力。


健康管理專家為您支招: 新冠防疫期間不同人群居家運動建議——新冠病毒防控科普15

圖文簡介

目前正處于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時期,遠離傳染源是預防病毒的關鍵,良好的個人體質狀況是降低發病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將為大眾推薦一些居家運動建議,增強大家的免疫系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