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戴上口罩、不與病患接觸,就能避免被新冠病毒感染,沒想到讓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2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衛健委通報了2月1日10時至2日10時內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其中,新增的一例確診病例白某,無本市外出史,未接觸過發熱病人,未到過農貿市場,無野生動物接觸史。隨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白某與另外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是樓上樓下的鄰居。

有人據此猜測白某是因為接觸了被病毒污染的外物(電梯、樓梯扶手、門把手),而導致被感染。日前,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周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市疾控中心對于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會了解病例近期的活動和接觸人員情況,對于居家環境中經常觸碰的地方都會相應采樣。近日檢測時,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的防盜門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

這意味著即使不跟患者正面接觸,通過間接接觸也可能被病毒感染。如果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自己的手觸摸到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后進食、揉眼睛等動作,就可能會造成自己感染。有人可能會說:不是說病毒離開活體后存活期很短嗎?為什么還會傳染?其實不然。
2月3日湖北省召開的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病毒在空氣中可以存活多久?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表示,病毒是通過飛沫或者接觸傳播的,飛沫一般通過咳嗽、打噴嚏,它在空氣當中的傳播距離有限,一般是一米或者兩米。它從人體出來很快就會沉降到我們接觸到的物體表面,比如,門把手、電梯按紐,所以這些地方也會存在病毒。現在研究發現, 病毒在這些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數小時,如果溫度、濕度合適,可以存活數天。比如說20℃的環境,濕度40%~50%,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存活達到5天。

外出回家、飯前便后、咳嗽或打噴嚏后、觸摸口、鼻、眼之前、處理食材前后、接觸過動物后,一定要及時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如果在戶外無法及時洗手,可以在包里常備點消毒濕巾隨時擦一擦。病毒的間接傳播,很多都是通過污染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來實現傳染的。健康人如果觸摸后沒有及時洗手就接觸口、鼻或吃東西,就有感染的風險,所以外出時不要亂摸亂碰!特別是對于公共場所的電梯按鈕、門把手等高風險區域,一定要謹慎再謹慎!中國疾控中心消毒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提供了三個應對方法:③觸碰以后,及時用手消毒劑來洗雙手,做好手部衛生。買回的食物一定要煮熟了再吃,高溫煮熟這個過程能殺死病毒,以防被病毒感染。因為家居環境中,有很多地方我們經常會觸碰,但衛生情況卻往往被忽略,容易造成潛在的間接傳播風險,所以需要高度重視。其實很簡單,新冠病毒在體外是個紙老虎,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的環境30分鐘、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圖源/人民日報微博
我們每天開門關門都會觸碰到門把手,所以門把手是也是高風險區域。可以用稀釋后的含氯消毒劑或75%的酒精擦拭,后用清水洗凈;每天至少一次。

此外,像臺面、桌椅、家具、熱水壺、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經常接觸使用的物品表面,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清潔消毒。地板表面,每天可用稀釋之后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濕式拖地。使用消毒液時,一定要按照產品說明書中對于不同物品消毒的配比說明進行配置。水龍頭也是一個清潔盲點,如果手上有病毒,洗手后關水龍頭就會沾染上。

2月1日晚間,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提示患者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沖馬桶時需要蓋馬桶蓋,防止排泄物的細菌外溢,并定期消毒。此外,馬桶沖水把手、座圈和馬桶蓋也應該要徹底消毒,還可通過使用排氣扇和開窗通風等方法,保持廁所通風。手機作為與人接觸最密集的東西,一定要格外注重消毒,可用消毒濕巾或75%的酒精擦拭手機進行消毒。此外,像鍵盤、鼠標、電燈開關等密集接觸的地方,也可以參照手機的清潔方式,用消毒濕巾或75%的酒精進行擦拭。

餐具、茶杯、碗筷可用帶消毒功能的洗碗機、消毒碗柜等消毒,也可通過高溫煮沸的方式將耐熱餐具煮沸超過 30 分鐘或蒸汽蒸15~30 分鐘來達到消毒的目的。或者用有效氯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孩子的玩具也是個高危區域,尤其是愛吃手的嬰幼兒,如果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玩具,再接觸口鼻就容易被感染。所以,家長一定要定期對孩子的玩具進行消毒,多給孩子洗手。

1、使用消毒劑時,一定要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根據實際使用用途按說明書配制相應濃度的消毒液。比如含氯消毒劑(84消毒劑),一般有效氯為5%,需要用消毒劑和水1:100稀釋后,有效氯為500mg/L,才可用來居家消毒。2、含氯消毒液不能和其它清潔消毒劑混合使用,否則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比如84消毒液就不能和潔廁靈混用。3、75%的酒精易燃易爆,不管是噴灑還是擦地,使用時候必須遠離明火。4、家里做完消毒,一定要打開窗戶進行通風透氣,直至沒有相關氣味。
※ 中國家庭醫生新媒體中心綜合自:南方日報、廣州日報、人民日報、中國疾控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