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冷靜下來后發現,這「口罩」還真能吃,因為它是一塊用面做的口罩——餅:
剛出鍋的口罩餅看起來很酥軟,油汪汪的:
感覺自己手里的泡面它就不香了...
所以有網友提出,買不到口罩,不如自己做個「口罩餅」,娛樂的同時,中午飯也出來了,可以說攻防一體,計劃完美。
開整。
簡單來說,先把剛才的大面團搟成大餅,這時候可以根據口味喜好,加一些油、鹽、花椒、蔥花涂抹均勻,再卷起來,成棍狀:
再順著揪出小面團,挨個按一下,搞成這樣的小面餅:
然后小面餅搟一搟,讓它變大變薄:
接著就可以開始塑形了,從頂部開始,翻折一部分做出第一個褶皺:
然后連續折疊:
邊緣不工整,直接用菜刀切開:
剩余的邊角料再加工成口罩帶子:
然后用牙簽戳出小孔,這樣一個「口罩」就捏完了:
接著起鍋燒油,開始烙餅。
讓餅出現金黃色,時間差不多了就翻個:
兩面都煎好,口罩餅就新鮮出爐了:
如果加點韭菜進來就是韭菜餅了:
一條一條吃,據說味道還不錯:
當我以為今天就吃這款外科口罩餅的時候,沒想到老媽靈感來得已經剎不住車了。
她還要把「杯罩式口罩」一起加入豪華午餐,就是帶呼吸閥的那種:
蒸口罩饅頭。
嗯,奇怪的思路增加了...
得到對應的材料后同樣最開始也是這種小面團,但這次不用搟它,而是一個螺旋丸起手式,直接盤就完事兒了,弄成一個半球體:
然后開始擠壓,逐漸壓出邊緣以及中間的褶皺部分:
接著上刀工,切邊緣花紋:
順手切出一個呼吸閥,再把帶子安排上:
點綴上韭菜,就可以進鍋了:
雖然出鍋后直接胖了兩圈:
不過好在呼吸閥還黏在饅頭上..
鏡頭拉遠,這就是胖了的口罩沒錯了...
因為...饅頭是實心的,盡管這些都是在疫情壓力下搞出的娛樂花樣,但終究是糧食,還是要以吃為主:
疫情之下,不少人已經在家宅了20多天,同時大家都在盡可能的尋找辦法緩解疫情帶來的焦躁感與壓力,做飯就是其中之一,甚至我的廚藝在父母的幫助下都已經有所成長。
長按識別掃描二維碼,
關注「狂丸科學」滿足你對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