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中文名還是英文名,芝麻菜對詞匯量小的人都不太友好——只看字面意思根本不知道說的是什么。點菜的時候裝逼說“意面上請給我加點rocket”,要是飯館檔次不夠高的話,服務員沒準會給你上一盤竄天猴。
芝麻菜和火箭
火箭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詞怎么會套在一種蔬菜上?這個鍋得英國人和法國人一起背。芝麻菜的原產(chǎn)地在地中海沿岸,最早見諸文字的名稱是用拉丁文寫就的。Eruca,現(xiàn)在是十字花科芝麻菜屬的學名,它和它的變體uruca原本指的是一種毛毛蟲,后來擴展到植物上,所以芝麻菜本來應該叫毛毛蟲菜。Eruca還曾用于指代同一地區(qū)野生的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比如說卷心菜和西蘭花的祖先野甘藍。
隨著芝麻菜在歐洲的傳播,eruca也在不同的語言里、被不同的口音念成了新的詞匯。在法語里它是roquette,進而在英語里變成了rocket。如今英聯(lián)邦國家都用rocket來稱呼芝麻菜,但就詞源和演變來說,跟火箭沒有一毛錢關系。
芝麻菜的食用史
兩千多年以前,芝麻菜就被古羅馬人采集并馴化為蔬菜了。它的嫩莖葉、幼果都能食用,成熟的種子還能榨油。能吃的野生植物歷來也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關注對象,中西皆然。傳統(tǒng)西醫(yī)認為芝麻菜能壯陽,中世紀一些修道院甚至因此禁止種植芝麻菜。在一首據(jù)說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Publius Vergilius Maro)所作的小詩《Moretum》里有這樣的句子:“et veneris revocans eruca morantuem ——芝麻菜能讓精疲力盡的人性趣盎然。”
順便說,這首詩的標題雖然經(jīng)常被翻譯成《大拌菜》(The salad),但moretum其實是芝士香蒜醬的意思。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一位貧窮的農(nóng)夫希密琉斯(Simylus)用乳酪、大蒜和田里的蔬菜為自己做一頓飯的過程。芝麻菜是主人公的食材之一,被他拌進了沙拉——這也是從古至今它最主要的食用方法。
《大拌菜》,不對,《Moretum》這首詩非常著名,但不是因為壯陽的芝麻菜,而是里面形容各種顏色混雜的一句話:“color est e pluribus unus.”這句話的后半截變格之后成了e pluribus unum,翻譯過來就是Out of Many, One——“合眾為一”,美國國徽正面的格言。這句話于1776年由皮埃爾-尤金·迪西摩蒂埃(Pierre-Eugene du Simitiere)提議,1782年美國國會決議采用。略諷刺的是,《Moretum》這首詩的主人公有一位來自非洲的奴隸……
芝麻菜有芝麻香
芝麻菜傳入美國的時間可能比上面這首詩晚很多,一個證據(jù)是美式英語里用了另一個詞arugula,來自意大利語詞匯rucola,而后者也是eruca的變體。arugula于1960年在《紐約時報》上初次出現(xiàn),也許在這之前美國人也說芝麻菜是火箭吧。
作為十字花科的成員,芝麻菜有典型的四數(shù)十字形花冠和四強雄蕊,果實是圓柱形的長角果。它的葉子窄而有鋸齒,頗不同于我們習見的蕓薹屬蔬菜。當然最大的不同還是味道,芝麻菜的葉子嚼之有芝麻香味,這便是它得名的原因。
芝麻菜在中國蔬菜界非常邊緣化,菜市場上難得一見。好一點的意大利菜館,會用它點綴在出爐的披薩或裝盤的意面上,這樣葉子不至于因為高溫而萎蔫,說白了也還是生吃。我泰山大人的菜園子里種了一些芝麻菜,有時候會給我們幾棵,我也懶得加工,遂洗凈后驢嚼之。話說北人嗜吃麻醬,如果換成芝麻菜末,或許不失為一種低脂而健康的芝麻香調(diào)料呢。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作者@顧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