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給你解答完。

最近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以經氣溶膠形式傳播,而氣溶膠有多么可怕”之類的文章在網絡上流傳,蝌蚪君今天就和大家談談這個氣溶膠的相關知識。

氣溶膠1

氣溶膠2

相關傳言

圖自微信


Q:

氣溶膠是什么?

A:

氣溶膠是一種物理形態,其概念脫胎于膠體。

往水里加點糖,糖會溶解,變成液體的一部分;用肥皂水浸泡小孩的玩具,不管泡多久玩具都不會化到水里。介乎二者之間的,就是膠體。比如墨水,里面的顏料顆粒既不會溶解到水中,又因為尺寸較小、能夠較為穩定地懸浮在水里。

與此相似,如果一種顆粒尺寸較小、可以較為穩定地在空氣中懸浮,就可以形成氣溶膠。換句話說,氣溶膠沒有改變病毒的根本屬性,消毒劑仍然可以殺死新型冠狀病毒。


Q:

哪些疾病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

A:

理論上,所有呼吸道傳染病和相當一部分血液傳染病,都可以通過氣溶膠形式傳播。比如,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嚴家新老師曾經撰文,在實驗室內,連狂犬病都有氣溶膠傳播的例子。

當然,理論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病毒的致病能力取決于病毒的數量。在實驗室環境內,病毒的濃度可以設置得非常高,現實生活中我們幾乎不可能遇到高濃度的氣溶膠病毒,而現有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多與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更符合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的特征。“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說法,目前也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

氣溶膠3

官方回應

圖自中國政府網

丁香園

專家回應

圖自微博


Q:

哪些情況會產生氣溶膠?

A:

理論上,咳嗽、打噴嚏可以產生氣溶膠。

咳嗽咳出的飛沫,有的尺寸大,如果沒有直接命中易感人群,便會落到地上;有的尺寸較小可以短暫在空氣中懸浮,進而失去水分,只剩下病毒和蛋白質構成的核心。這個核心的尺寸更加小(通常小于5微米),因而能夠較為穩定地在空氣中懸浮,形成氣溶膠。

實際上,從年前開始,各大權威機構便反復講正確的咳嗽方式,要求我們咳嗽時對準肘部或者用紙巾遮掩口鼻,再加上現在不戴口罩寸步難行,飛沫要么落到肘部衣服上,要么被紙巾、口罩擋住,幾乎不會產生氣溶膠。真正需要小心的是醫護人員,氣管插管、心肺復蘇等操作有更大可能產生氣溶膠。

氣溶膠4

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原則

圖自衛建委


Q:

現有的口罩還能用嗎?

A: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說法,哪怕N95口罩都未必能保護周全。對于可能接觸高密度氣溶膠的醫護人員,最好用電動空氣凈化呼吸器。

氣溶膠5

電動空氣凈化呼吸器,圖片來源:CDC

不過,仍然是那句話:理論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兒。目前,各地都在嚴防死守,疑似感染的人群都處于隔離狀態,而對抗SARS的經驗表明,飛沫、接觸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因此,對于咱們普通人來說,用普通外科口罩預防一下飛沫、及時清潔雙手即可,把醫用防護口罩和更好的設備,留給醫護人員吧。


Q:

我就是不放心……該怎么辦?

A:

可以理解,也不用著急,辦法總是有的。

第一,可以在家門與客廳之間劃定一個區域,不管誰進門,先讓他在這里洗手、脫下外套。同時,對這個區域加強消毒。

第二,合格的下水道、馬桶都會留一點水封堵管道,不用擔心病毒往上跑。如果不放心,可以用水袋封堵地漏、蓋上馬桶蓋子再沖水、用消毒劑擦一擦馬桶圈。不過需要注意,堵住地漏可能導致水流不暢,進而滋生細菌和霉菌。

第三,加強通風。可以根據家里的情況,設計合理的氣道。比方說,選擇一個窗戶作為出風口,放一臺強力電風扇,其他窗戶作為進風口,正常打開。這樣一來,空氣會從外界進入室內、接著被風扇抽出,哪怕室內有氣溶膠,也能稀釋到不致病的程度。

新華社1

新華社2

專家回應

圖自新華社

第四,如前所說,小飛沫失去水分變成由病毒和蛋白質構成的核心,才有可能形成氣溶膠,那么,只要適度加濕,讓空氣中的水分增加,就能有效避免氣溶膠的形成與傳播。

第五,對于鞋子、衣物,原有的消毒方案仍然有效。只是需要注意,酒精屬于易燃物品,盡量不要往衣物表面大量噴涂。


參考文獻:

【1】 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的通知_衛生_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3/content_5471857.htm. 見于 2020年2月9日.

【2】CDC - NIOSH - Respirator Fact Sheet -Understanding Respiratory Protection Against SARS. 2020年2月4日,https://www.cdc.gov/niosh/npptl/topics/respirators/factsheets/respsars.html.

【3】Tellier, Raymond, 等. 《Recognition of Aerosol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Agents: ACommentary》.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卷 19, 期 1, 2019年12月, 頁 101. DOI.org (Crossref),doi:10.1186/s12879-019-3707-y.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等.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and Pandemic-Prone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WHO Guidelines. 2014. OpenWorldCat,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112656/1/9789241507134_eng.pdf?ua=1.


掃碼加蝌蚪五線譜微信


了解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你最關心的五個問題,答案都在這里了

圖文簡介

一次解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