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疫情,讓我們在2020年的2月,解鎖了很多新技能,有人開始會做涼皮了,有人開始會發豆芽了,還有開始做面包、蛋糕、珍珠奶茶的。平時每逢佳節胖三斤,這個春節胖10斤。



病從口中來,“吃太飽”潛藏風險


有研究發現,很多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來自于不良的飲食習慣。現實生活中,也存在這樣活生生的例子。


安徽樅陽縣61歲的汪大媽因腹痛就醫,醫生發現她體內有膽結石,結果進行手術后,取出了整整1000多顆結石。醫生表示,汪大媽經常飽餐和進食油膩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膽囊結石發作。



“吃太飽”引發的疾病很多,南京市第一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戴春表示:


“吃太飽”的直接危害是增加腸胃道負擔,引發胃穿孔、胃潰瘍等疾?。淮送?,吃太多會令胃撐大,對肺、心臟等器官造成壓迫,久而久之導致高血壓、肥胖等;除了慢性病,暴飲暴食也會導致急性病,如急性胰腺炎,胰腺炎容易引起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統衰竭,嚴重可危及生命。


 除了這些疾病風險,“吃太飽”還可能導致其他風險的發生:

 

長期飽食會令人記憶力下降、智力遲鈍。人體攝入熱量過多,脂肪過剩,會使供給大腦的氧和營養物質減少,造成記憶力下降、大腦早衰和智力遲鈍。


長期以往,會加速腦細胞老化,據統計,青壯年時期經常飽餐的人群,在老年后有20%以上的機率會罹患老年癡呆癥。

 

吃得太飽會加速衰老。有研究認為,人體攝入的能量越多,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就越多,人老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晚餐吃太飽容易影響睡眠質量。飽餐后睡覺,身體的胃腸道、肝等器官還處于工作狀態,就會造成失眠、多夢,導致白天精神狀態不佳,很容易令情緒憂郁。

 

最后,特別提醒那些患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吃太飽”對疾病康復不利,如有高血壓的老人吃得太飽,會導致血壓短時間升高。

 


吃到“七分飽”,健康才不會跑
 


“吃太飽”對身體的健康有影響,正確的飲食方法更重要。從古到今,很多人都提倡吃飯只吃“七分飽”,認為這是養生的方法之一。


其實,長期保持“七分飽”的進食習慣,既能使營養達到均衡,還能保持體重和預防疾病。

 

 

有科學家通過動物的實驗證明,無論是單細胞動物還是哺乳動物,如果減少營養供應,即將正常飲食減少三至四成,則壽命可延長百分之三十至六十。


所以,健康飲食,做到營養均衡,完全可以更健康、長壽。

 

根據中國營養膳食指南,一天三餐攝入量比例,最好是“343”原則,即:早餐占 3 成,午餐占 4 成,晚餐占 3 成。那每頓吃夠“七分飽”的標準是什么呢?



七分飽

大概就是感覺自己的胃還沒有撐滿,但已經不太想繼續進食,主動進食的速度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



而八分飽時,胃里感覺滿了,但再吃幾口也不痛苦。如果吃飯時間相對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餓的。


如果提前餓了,就意味著沒吃到七分飽,可適當再增加一點飯量。

 

大家要注意,就算吃得過飽了,也不能自行催吐。廈門市第二醫院呼吸病院,楊慧博士提醒:吃飯七分飽最好,但過飽催吐可能導致食道的創傷,造成嚴重的后果。

 

 其他健康的飲食習慣:

 

一日三餐不可少,一定要吃早餐;吃飯不要吃得太快,至少保證20分鐘,每口飯盡量都要咀嚼30次以上,這樣才利于吸收消化。

 

 

清淡飲食,盡量少吃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豬油、乳酪等;平時多吃新鮮蔬果及豆制品,多吃魚、蛋和瘦肉等補充蛋白質;盡可能用植物油做菜,少糖少鹽。



宅在家里吃吃喝喝都胖了,吃太飽,竟會對身體有這些危害!

圖文簡介

這個疫情,讓我們在2020年的2月,解鎖了很多新技能,有人開始會做涼皮了,有人開始會發豆芽了,還有開始做面包、蛋糕、珍珠奶茶的。平時每逢佳節胖三斤,這個春節胖10斤。 病從口中來,“吃太飽”潛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