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共同面臨著嚴峻的疫情現狀。在這里,中國航天科普團隊由衷地對抗擊在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說一聲:

英雄們,向你們致敬,你們辛苦了!

相信最近一段時間,大家最關心的,閱讀最多的就是有關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預防感染的知識了。小編也為大家簡單整理,祝愿我們能夠早日度過難關!

出門戴口罩,回家洗臉手。

咳嗽打噴嚏,口鼻要遮牢。

見面持舊禮,拱手更謙和。

親友不相聚,各自家中宅。

若有可疑癥,及時去就醫。

人人護自家,家家都安全。

眾志已成城,抗滅還遠嗎?

本篇,將為小伙伴們講述航天員如何防止將病毒帶上太空,希望能為大家宅家的枯燥生活增加一點知識干貨。航行太空距離我們普通人很遠,但與我們目前的狀況一樣,面對病毒也是嚴防死守的。那么,要進行太空之旅的航天員們是怎么做的呢?

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本身就充斥著許多看不見摸不到的細菌和病毒。目前,太空中的載人環境衛生條件有限,如果諸如細菌和微生物這類微生物被航天員帶入太空,入駐了載人航天器,很有可能會污染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環境,導致航天員生病。嚴重時可能需要任務提前終止,航天員返回地面接收治療。

為了減少航天員攜帶這些外在的微生物到太空,在航天員進入載人航天器前,首先要進行檢疫。檢疫通過后,在起飛前的7到10天,航天員還要進行醫學隔離,確保盡量減少攜帶一般微生物登上太空的可能。

上天前對航天員進行檢疫消毒

對外在的微生物,上面的措施就夠了。面對潛藏在航天員身體中的病毒該怎么辦呢?這類潛伏病毒會在航天員體內,等待合適的機會爆發出來。這種情況發生時,會對航天員產生多大影響呢?

如果航天員身體的免疫系統運作良好,那么,它就會識別和消滅一些有害的微生物,保護肌體免受侵害,并且修補一些受損的器官和組織。然而一旦航天員的免疫功能不幸出現問題,無法再控制甚至消滅這些潛伏病毒,潛伏病毒將大肆復制傳播,對航天員體內的組織器官和細胞進行侵害。

潛伏病毒的爆發看上去非常可怕,現實也確實如此。輕微一些的,它能夠引起一些不太嚴重的病,如咽炎、慢性疲勞綜合征等,而嚴重的會引起身體重要器官病變,如肺炎、肝炎等。是不是航天員在太空中生病了就需要盡快返回地面呢?

當在太空中發現下面這些情況時,航天主管部門將終止生病航天員的太空飛行,要求乘組整機返回或者要求個別航天員乘運輸飛船返回地面:

l 載人航天器某一系統出現故障,這一故障會威脅人體健康或生命并且不能及時地進行排除;

l 航天員不能耐受航天中所遇到的物理環境因素,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且久久不能恢復;

l 用于醫學監督的遙測、通訊系統功能故障又不能快速恢復,這將導致地面的醫學監督人員不能及時掌握航天員的身體狀況;

l 航天員患重病,在太空中進行了臨時醫治,但不能恢復,對完成特定的航天任務產生了影響;

l 儲備的生活必需品和醫療用品發生變質或儲備不足,對航天員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了威脅的情況;

l 遇到意外的太空環境變化,例如,遇到強大的宇宙射線或與其他飛行物撞擊航天器,影響與威脅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現實中的航天任務是否發生過航天員因病提前返回的事情呢?答案是肯定的。據蘇聯媒體報道,在飛行中曾多次有航天員患上心血管疾病,出現了頭痛、頭脹和心律不齊的癥狀。例如聯盟TM-2任務中的航天員亞歷山大·拉維金,在飛行中出現心臟異常不得已提前終止了任務,在軌工作了174天后乘坐聯盟TM-3飛船及時返回地面接受了治療。

蘇聯航天員亞歷山大·拉維金

總而言之,載人航天任務以人為本,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當出現任何不能排除的,威脅到航天員生命安全的情況,地面人員和執行任務的其他在軌航天員都會同心協力,盡最大的可能幫助和保護他,使盡快脫離危險。

參考文獻/

[1] 首屆“世界空間站”慶祝活動中國籌委會.叩開太空之門[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0.

[2]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華民族的航天夢——載人航天知識問答[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3.

航天員是如何防止將病毒帶上太空的?

圖文簡介

本篇,將為小伙伴們講述航天員如何防止將病毒帶上太空,希望能為大家宅家的枯燥生活增加一點知識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