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年的一天,來自英國的傳教士約翰·里維斯(John Reeves)走進了廣州的花市。嶺南的花市從古至今都是群英薈萃之地,在這里他見到了一種漂亮精致的小草花,長著寬寬的葉子,開著白色淡紅色的花朵,煞是可愛。彼時的英國人正在世界各地瘋狂發掘園藝資源,見此尤物怎能錯過,于是毫不猶豫掏出重金買買買,將這些小花帶回英國。就這樣,我們今天的主角藏報春(Primula sinensis)成為了第一種被引進英國的報春花,從此拉開了報春花在歐洲園藝舞臺的序幕。
給歐洲園藝打了雞血
被英國人帶回家的藏報春,很快也有了新名字,畢竟是中國來的,自然就被稱為“中國報春”(Chinese Primrose)。歐洲人其實也有他們自己的報春花,比如歐報春(Primula vulgaris),不僅好看而且還能吃,但天天看著同一種花,再怎么好看看久了還是會膩的,藏報春的到來可以說是給歐洲的園藝愛好者們狠狠打了一針雞血。 于是,在來到歐洲的第二年,第一批藏報春的后代們開始肆意綻放了。野生的藏報春花色相對單調,一般是白色為主,偶爾有些粉紅色到淡紫色,但到了歐洲后,這種局限性就被徹底打破了。歐洲人開了掛一般的園藝育種能力把藏報春搞出了無數花樣,花色得到了豐富,有了大紅色、藍紫色等色系,花型變得更大,花量也變得更多,還有了重瓣的品種。藏報春的培育潛力也得到了遺傳學家的注意,19世紀初關于它們的研究已經非常多,比如利用我們中學學過的孟德爾遺傳規律,藏報春被發現了至少18對相對性狀。 戀人手中櫻花草 報春花是報春花科報春花屬(Primula)植物的統稱,全世界約有500種,其中超過一半的種類都產自中國。顧名思義,報春花是春天的使者,而英文名primrose——“最早的月季”,也是有早春開花之意。別看現在才二月初,外邊還冷颼颼的,但如果你到山里去找找,說不定已經可以看到報春在開花了……呃,算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最近我們還是不要出去了。當然,報春花一家這么大,總有姍姍來遲的,比如一些生長在青藏高原上的種類,要到六七月才開花,已經算是“報夏”咯。 報春花種類雖多,但畢竟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多少總能找到一些共同點。比如它們的葉子一般都是貼著地面生長,花集中開在一支高高的花莖上,大都是漏斗狀或高腳碟狀,每朵花有5枚花瓣,每瓣先端常具有一個小缺刻。如果你經常看物種日歷的話,這個特點不知道有沒有讓你想起什么——沒錯,就是櫻花。借助花瓣先端缺刻這個特點,我們才能輕易地從那堆分不清的薔薇科物種中把櫻花拎出來。 藏報春的花瓣先端有缺刻,與櫻花類似,因此也被稱為“櫻花草”。十幾年前,有一首氣死單身狗的歌也叫《櫻花草》,我允許你們先唱兩句。圖片:含笑 這個特點,讓喜愛櫻花的日本人兩眼放了光了,于是報春花也被稱為櫻草。包括另一種常見的花卉——福祿考(Phlox sp.),也因為花瓣有缺刻,被日本人稱為“芝櫻”。藏報春也不例外,5個橢圓形的花瓣上都有一個小缺口,再加上大小也差不遠,俯視的花就是活脫脫的一朵小櫻花。因此,如果帶上你心愛的那位,把一朵報春花塞到TA手上的話,好像就能真實地唱出“戀人手中櫻花草,春在漫步的微笑”了呢! 叢生福祿考(Phlox subulata),又名針葉天藍繡球。圖片:含笑 一家人,兩個模子 除此之外,報春花還有另一個共性,就是花柱異型。藏報春和屬內多數物種一樣,花朵有兩種形態,分別是長花柱花和短花柱花。前者的雌蕊花柱長,雄蕊比較短;后者則反過來,雄蕊比較長,雌蕊的花柱短。如果你從正上方觀察花朵的中心,你可以很容易地區分這兩種形態:長花柱花只能看到圓圓的柱頭,而短花柱花則可以看到5個粉絨絨的花藥。 報春花長得這么復雜不是沒有原因的。在傳粉過程中,長花柱只接受來自長雄蕊的花粉,短花柱只接受來自短雄蕊的花粉。通常在同一棵植株上只會開出一種形態的花,因此報春花們沒辦法給自己授粉,一定要由同種的不同花型的伙伴來幫忙,這樣就避免了自交帶來的種群退化。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酢漿草屬(Oxalis)植物中,它們發展出了更加過分的三型花,兩輪雄蕊和一輪雌蕊隨機組合,比報春花還多一種類型。 墻內開花墻外香 任花色花型再怎么多變,藏報春最基本的特征卻是屹然不動,比如植株全身都是毛絨絨的,葉子邊緣具粗鋸齒,花萼基部膨大,不像歐報春,沒開花時簡直和小白菜一模一樣。而在藏報春引領了潮流之后,歐洲人也把目光繼續投向更多中國的報春花,此后被引入歐洲進入園藝舞臺的報春越來越多,有些最后又回到了中國的市場,典型的是鄂報春(Primula obconica),又稱四季報春,原產自我國長江以南,現在也有了許多品種,很適合在家里種植。 側面觀察藏報春的花萼,可見基部明顯膨大。圖片:含笑 但更多的報春走出去后都很難回來,比如亭亭玉立的燈臺報春,小巧可愛的球花報春等等。它們原產于西南的高原,夏季的氣溫也不高,中國多數地方都很難有這樣的條件,倒是西歐的氣候意外地合適,因此能在國外生活得很好。 野花自在快活 藏報春自己雖被冠為“中國報春”,如今在中國卻鮮有人知,它的中文名倒是充滿了槽點:藏報春在我國西部的好幾個省份都有分布,包括四川、貴州等等,唯獨西藏沒有。按照清代的《植物名實圖考》的解釋“凡花以藏名者,異之也”,這個“藏”可能不是西藏的意思,讀作cáng反倒合適一些。 不過,做不成家花,做野花倒也快活,藏報春依然好好地生活在中國的山野中。在西南大地的石灰巖山地上,藏報春深深扎著根,迎著春光驕傲地綻放,向中華大地宣告春天的到來。今年的冬天,真的過得特別特別地漫長,如今元宵節過去了,也快到回去上班的時間了。 希望我們的春天也能夠就此到來。 本文是物種日歷第6年第40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歷作者@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