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249 篇文章
經皮腎鏡激光碎石治療腎結石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已日趨成熟。手術后大多數患者除需要留置導尿管外,在患側腰部會帶有一根管子,這根“小尾巴”醫生稱之為“腎臟造瘺管”。經皮腎鏡術后留置腎臟造瘺管是至關重要的,術后留置時間的長短則是因人而異的。 術后腎臟造瘺管最大的用途是引流腎盂腎盞內尿液、碎結石和壓迫止血。一般情況下,手術后引流尿液清亮沒有出血或膿性尿液、復查后腎內無殘留結石或殘留結石無需進一步處理,那么腎臟造瘺管在手術后一周左右就可以拔除。在這一周內,我們需注意體位變化,不要向造瘺管一側臥位以免壓迫管子造成引流不暢;造瘺管遠端有一個小小水囊,起到在腎臟內固定作用,在皮膚外醫生會做縫綁造瘺管處理,起到在皮膚處固定作用,但術后我們仍需避免劇烈運動,以免不慎將造瘺管誤拔除,造成出血、疼痛等不必要的麻煩。 對部分病人醫生會告知腎臟造瘺管留置時間需要超過一周,甚至更長時間需要帶管出院,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這主要取決于腎臟本身的恢復情況和殘留結石的排出情況。術后一周造瘺管內引流尿液顏色較紅,提示腎內仍有出血;術后患者有反復發熱引流尿液渾濁,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術后造瘺管夾管后出現患側腰脹腰痛或是造瘺管周圍滲出大量尿液,提示患側輸尿管引流不通暢;拔管后患者隨即出現氣胸呼吸困難或傷口處大量出血。出現上述情況造瘺管就不能按時拔除,需要止血、抗感染、保持引流通暢等對癥治療后才能拔除造瘺管。 術中發現腎盂內尿液渾濁,呈膿性或豆腐渣樣,說明存在上尿路感染,則必須留置腎臟造瘺管引流尿液抗感染治療后II期再行碎石術,間隔時間至少在4周以上,這時我們就需要帶“小尾巴”出院了。腎結石為鹿角形或體積巨大,一次無法完成碎石,或術后復查發現殘留結石仍需再次通過經皮腎鏡碎石,此時間隔時間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可在1~4周,也有可能帶“小尾巴”出院。 出院后如果帶著腎臟造瘺管,那我們就需要注意護理工作啦。一般情況下,腎臟造瘺管留置1個月是不需要更換的,但如果持續留置超過1個月就需要更換新的造瘺管,以免引起感染;造瘺管下接引流尿液的集尿袋可3天更換一次;造瘺管周圍皮膚需保持干燥清潔,每天可用碘伏消毒后,用少量紗布覆蓋包扎;多飲水保持一定尿量,注意觀察造瘺管是否通暢以及尿液的顏色;仍需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造瘺管滑脫,一旦造瘺管滑出,盡可能在2小時內至醫院請專業醫師及時準確再次放置造瘺管。待下次結石徹底被清除后,我們就可以順利拔除“小尾巴”了。 隨著技術的發展,部分較小的腎結石,醫生們通過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如果手術順利,術后甚至不用留置腎臟造瘺管,我們也就沒有“小尾巴”的煩惱,當然這需要我們專業醫生來決定哦。 作者:上海新華醫院泌尿外科 盛旭俊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