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鴻爪雪梨

  策劃:武玥彤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近段時間以來,美伊紛爭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球,但在熱點背后,有一則新聞引起了筆者的注意。1月11日,據印度國防研究及發展組織報道,當天上午10時左右,印度海軍準將賈迪普·毛拉卡駕駛“光輝”戰機成功在“維拉克馬提亞”號航母上進行了阻攔索降落,由此印度成為了全球第六個掌握艦載機技術的國家。

圖1 “光輝”戰機艦載版1月12日首次在航母成功阻攔著艦(圖片來自網絡)

  在許多網友的認知里,印度這個國家總和“魔性”、“山寨”等詞語相關,誠然,印度的國防技術在發展初期通過大量購買國外成品先進裝備,“拔苗助長”式的拔高了本國軍事硬件水平,但相應的作戰體系和自主研發能力未能跟上裝備的腳步,導致近十余年來,印度軍工的發展腳步遲緩且一波三折。但平心而論,作為南亞方向的強鄰,印度本國的軍事實力并不像部分人想象的那么不堪一擊。

  “光輝”戰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研制,到2013年逐步形成了戰斗力。從外形上看,“光輝”戰機是一款無尾三角翼的超輕量級戰斗機。相比于無尾三角翼戰斗機的行家——法國“陣風”戰機來說,“光輝”戰機的翼面積更大,即單位翼面上的負擔較小,從而戰機更為靈活,機動性更強。作為空軍版“光輝”戰機的航母定制版本,“光輝”艦載機為提高升力系數,同時保證航程,其重量和外形都會有一定的增加。據公開數據,“光輝”艦載機最大起飛重量已增大到17噸左右。該款艦載機在2019年完成了最終的陸地模擬起降和著艦試驗。

圖2 法國“陣風”戰機(圖片來自網絡)

圖3 印度“光輝”戰機單座單發空軍版(圖片來自網絡)

  但同時,“光輝”艦載機也有其致命的弱點。作為一款艦載戰斗機,最重要的兩個指標為航程和載彈量。與世界主流艦載機,如美國F-35C/B、俄羅斯的蘇-33、米格-29K和中國的殲-15等相比,光輝艦載機的載彈量著實不夠看,僅有3.5噸,甚至連印俄合制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僅彈重即達3噸)都有點帶不動。同時“光輝”戰機的尺寸較小,導致燃油量較少,飛機的航程僅有500km左右,甚至比某些艦載導彈的射程都小,這一點也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此外,不同與主流戰斗機的雙發設計,這款艦載機僅有單組發動機,也進一步限制了該款戰機的起飛動力。

  客觀來說,“光輝”艦載機確實不能算是特別優質、先進的艦載戰斗機,畢竟和美俄中的主力艦載機相比,這款機型從載彈量、航程、航電系統等方面均顯落后,而且由于研制周期過長,導致它錯過了隱身技術的運用,在如今隱身四代機成為媒體焦點的熱潮下顯得格格不入。但筆者認為,“光輝”艦載機成功上艦的背后,意味著印度的戰機制造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無論這款戰機有多少關鍵單機是進口而來的,印度在這架飛機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已經掌握了設計和制造戰斗機的全部流程,具備了至少一條完整的、先進的戰機總裝生產線。而且,漫長的研發周期也讓印度人有充足的時間去修改、去適應,使他們的艦載機研制路徑走的異常扎實,在成功之前遇到的問題,都將成為日后的經驗積累。

  而從印度海軍發言人的說明中也可得知,印度海軍認為“光輝”戰機著艦成功的壯舉,為印度發展雙發動機艦載機鋪平了道路。言下之意是,印度海軍其實對這款戰機的性能很清楚,他們的目標絕不僅限于此,關于雙發艦載機的研制可能早已著手開始。而“光輝”戰機的誕生歷程也再次說明了印度人自主發展航空事業的決心。

印度人成功了!印度“光輝”艦載機著艦成功

圖文簡介

印度海軍認為“光輝”戰機著艦成功的壯舉,為印度發展雙發動機艦載機鋪平了道路。言下之意是,印度海軍其實對這款戰機的性能很清楚,他們的目標絕不僅限于此,關于雙發艦載機的研制可能早已著手開始。而“光輝”戰機的誕生歷程也再次說明了印度人自主發展航空事業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