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億年前,四足動物的祖先——魚類從深海爬上了陸地,從而,才進化出了人類。那么,我們的祖先究竟是哪一種魚呢?這些魚類又是如何爬上了陸地?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的神經系統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帶來演講《四億年前,古魚如何爬上陸地?》。

 

盧靜演講視頻:

 

以下為盧靜演講實錄:

 

我是盧靜,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古代魚類。

 

(幻燈片供圖:盧靜)

 

右上角是我們研究所外面的大樓,左邊這張是中國古動物館。

 

大家知道,我們研究所主要是研究什么的嗎?

 

和大家一樣,過去我也以為我們研究所主要是研究恐龍的,而我也是報了研究恐龍的決心來到了所里。

 

 

但是我的老師給我的一本書(《深海潛魚4億年》),為我打開了另外一扇古生物的大門——研究古代魚類。

 

01 四億年前,古魚如何爬上陸地?

 

 

我的T恤上有一條魚,是一條現生的腔棘魚,它曾也被叫做“長了腿的活化石魚”。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我們過去一直認為,腔棘魚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和恐龍一塊滅絕了。但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一次非常偶然的情況下,出海捕魚的漁船捕獲了第一條活著的腔棘魚,那個時候我們才知道,原來這種魚還沒有滅絕,它還和我們人類一起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有關現生腔棘魚發現的故事非常傳奇。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故事發生在1938年的12月22號,地點是南非的一個小港口城市東倫敦。東倫敦有一個博物館,館里有一位管理員拉蒂邁小姐,她主要責任就是幫博物館收集標本、整理標本和采集標本。所以,她和當地的漁船有一項協議:漁船出海捕魚的時候,如果打到了有意思或平時沒見過的生物,會幫她帶回來作為博物館的收藏。

 

這一天,漁船又出海打漁回來了,這也是漁民們今年最后一次捕魚。他們回來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拉蒂邁小姐打電話:“我們回來了,這一次收獲非常大。我們打著了一條一噸半重的鯊魚,你看能不能過來取一下。”

 

拉蒂邁小姐當時正在博物館里做一件她認為非常重要的工作:和幾位同事一起裝架一個恐龍的骨架,她非常希望能在圣誕節前裝架完。所以她想,上一次你們給我的我還沒有整理完,現在又帶回來了一條一噸半重的鯊魚,怎么辦?但是快到圣誕節了,她又覺得應該過去跟船員們打一聲招呼,至少說一聲圣誕快樂、新年快樂。

 

所以她帶了一個大麻袋,叫了一輛出租車到了碼頭。見到船員們后,開始愉快地聊天——

“不好意思,剛才我是開玩笑的。我們根本沒有打著一噸半重的鯊魚,只是想跟你說一聲新年快樂。”

“沒事沒事,新年快樂。”

“既然來了,不如看看我們出海的收獲,看看有沒有需要的。”

 

于是拉蒂邁小姐就上了甲板,看他們打回來的東西:章魚、小鯊魚、金槍魚、海帶、海藻……的確,看起來好像沒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東西。但撥開所有覆蓋著的、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生物之后, 她看到下面有一條人那么大、大約有1米6長的魚,閃著藍色的珍珠般的光澤,它的魚鰭肉嘟嘟的,還長了一條小狗般的尾巴

 

 

拉蒂邁小姐當時就覺得,這是一條什么稀奇的玩意兒,她好像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魚。船員也告訴她:“我出海打魚30年,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魚,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家伙。”

 

拉蒂邁小姐走近觀察,看到它的身上有厚厚的鱗片,于是想到了一句話——

 

那是她還在讀書的時候,有一次上生物課,老師問拉蒂邁小姐:你知道什么是化石魚嗎?拉蒂邁小姐沒有專心聽講,所以答不上來,老師就讓她把“ 硬鱗魚即化石魚 ”抄寫了一百遍,這句話也因此深深地印在了拉蒂邁小姐的腦海里。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但現在她看到的這條魚是一條硬鱗魚,不是化石,而是活生生地出現在人面前——它究竟是什么?拉蒂邁小姐沒辦法回答,也沒有人能夠幫她回答,她能做的只有把這條魚拉回博物館里。但是司機師傅看到這條大魚之后十分抗拒:“不,我不會幫你帶的,這是我剛換的車,我不想讓我的新車裝載一條臭魚。”拉蒂邁小姐好說歹說,給他加了一倍的價錢,出租車司機才很不情愿地同意了。

 

回到博物館之后,拉蒂邁小姐遇到了第二個困境:博物館里面沒有一個1.6米大的冰柜可以儲藏這條魚。而南非在南半球,12月正值盛夏,魚已經開始腐爛。拉蒂邁小姐給當地的凍肉庫打電話求助,但是凍肉店老板一口拒絕了,說只允許冷凍居民食用的肉。最后拉蒂邁小姐沒有辦法,只好把快要腐爛的魚內臟挖出來,作為濕垃圾扔了出去。

 

(供圖: 盧靜)

 

同時,她拍了一封電報給博物館在另一個城市的客座教授,史密斯教授,非常精確地描述了她的發現。但是非常不湊巧的是,史密斯教授和夫人出去度假了,要新年之后才回來。也就是說,當史密斯教授看到拉蒂邁小姐發的這封電報時,已經是十幾天之后的事情了。當時史密斯教授就驚呆了,因為 如果素描圖正確,這將是20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所以他立刻想也不想地就給拉蒂邁小姐回復,說無論如何請保留好這條魚。隨后,他立刻訂了第二天最早的航班到東倫敦。

 

為什么這條魚會這么重要?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人類的胳膊里面有骨頭,但是我們平時吃的、見到的大部分魚都沒有。只有肉鰭魚例外,而且骨頭的排列跟我們一樣(見圖中紅、黃、藍)。


所以,空棘魚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 它的骨骼代表了人類四肢骨骼的雛形

 

第二年,文章很快發表了,史密斯教授用拉蒂邁小姐的名字命名了這條魚。我們認為找著了自己的祖先魚類,因為它有跟我們一樣的四肢。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大概30年后,一對博士生在印度洋海域度蜜月時,非常偶然地發現了印尼拉蒂邁魚。

 

優雅的水中舞者 | ARKive

 

拉蒂邁魚生活在深海里,我們為了知道它如何生活,費了非常大的功夫,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研究出來潛水的裝置。可以看到,它的游動和其他魚非常不同,魚鰭緩慢擺動,就好像是在水里跳舞一樣,大家都說它是“ 優雅的水中舞者 ”。

 

02 四億年前,魚腦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拉蒂邁魚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四肢的由來。 而動物里面最重要的司令部就是腦,那4億年前魚腦又是怎么樣的呢? 它又能帶給我們什么演化上的信息?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我們現在說的中樞神經系統,指的是腦、脊髓,以及12對腦神經, 它們在4億年前的結構除了一部分演化上的變化,其余跟現在基本一模一樣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研究中樞神經系統來研究腦的演化。

 

 

我是四川人,我非常喜歡吃腦花。我在吃腦花的時候就會去想,我現在吃的是腦的什么位置?它和我自己研究的魚腦之間又有什么樣的聯系?

 

當然這是一個笑話。但是,我們怎樣在化石里面研究魚腦?因為腦是軟體組織,它肯定是保存不下來的。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大家如果去醫院照過核磁就會知道,X射線掃描人體通過探測器可以成像。我們可以把同樣的方式運用到古生物的腦顱研究中。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這是我們同事用3D渲染軟件做的局部的西瓜蟲的三維示意圖,大家可以看到細節非常精確。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這條魚叫做奇異東生魚,是一條非常小的魚,魚頭只有手指甲蓋這么大。我們通過CT掃描的方式,獲得了它腦顱的顱內膜信息。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它是四足動物演化中最早的祖先魚類,橙色部分是它的垂體。而在垂體的前端,有一對像舌頭一樣的凸起,在所有的化石魚類中從來沒有發現過。但是我們非常偶然地在墨西哥鈍口螈(一種原始的有尾兩棲類生物)中發現了類似的結構(腺垂體結節部),用來 容納調節生物節律的褪黑素 。這個功能在陸生脊椎動物中非常重要,因為魚類一旦上了陸地,就會受到晝夜節律還有四季變化的影響。

 

 

這個發現告訴我們,在4億年前的魚腦里面就已經有一些和脊椎動物登陸相關的重要特征。

 

(幻燈片 供圖 盧靜)

 

我們還研究了各種各樣的早期肉鰭魚類,為了探討在四足動物登陸的過程中,它們腦部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我們想要回答的問題就是魚兒為什么爬上陸地,或者是魚兒怎么樣爬上了陸地。

 

 

這是一幅漫畫,調侃了魚兒為什么會爬上陸地:兩條魚本來都是在水里生活的,但其中一條太嘮叨,另外一條受不了了,所以就爬上了陸地。

 

 

但是演化并不是這樣的。 我們的祖先為了爬上陸地,它們身體所有的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比如眼睛從側面變到了前面,從沒有耳朵到有了中耳和外耳,呼吸方式從鰓呼吸變成了肺呼吸,從兩對外鼻孔變成了一對外鼻孔和一對內鼻孔……經過這一系列復雜的變化,最后我們爬上了陸地,變成了人類。可以說沒有第一條爬上陸地的魚,也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在《深海潛魚4億年》里面,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大意是——

 

這種魚來自亙古的海洋,已經在海里遨游了4億年,希望它可以繼續再遨游4億年;我也希望,我們人類可以像拉蒂邁魚一樣(雖然我們出現的時間并不長),在這個星球上永遠生活下去。

 

謝謝大家。

 

(演講嘉賓盧靜:《四億年前,古魚如何爬上陸地?》)

 

    

作者:盧靜

編輯:麥芽楊、凝音

這種以漂亮小姐姐名字命名的魚,沒有它就沒有現在的我們|盧靜

圖文簡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zA3OTI1MA==&mid=2651611802&idx=1&sn=e86b8b974258572dd354349511e745cf&chksm=f28a43a7c5fdcab1ff2c1b9218c3c535b3f7a3df6b6be70d520902ddc00e6b260eddbefbc9a5&token=1908383360&lang=zh_C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