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果農反饋,蘋果是否必須套袋,這個問題顯然已經成為一個熱點。雖說果農們已經習慣了套袋,不套袋反而不習慣了!但事實是,自古很久以來,我們都是不套袋的。


先說說我們是怎么習慣套袋的!大拿認為,當時大背景下,自然是好處多多!

蘋果套袋技術于上世紀60年代起源于日本。日本是島國,屬于海洋性氣候,加上大部分使用高毒、高殘留、環保性差的農藥,容易刺激果實表面產生斑點、果銹和農藥殘留超標,導致果品質量不高,不能滿足國際市場需要。

為了改善果面質量、提高商品果率、適應果品出口,日本開始采用蘋果套袋技術。

該技術很快變傳到了我國,我國的蘋果全套帶技術推廣始于上世紀90年代,距今已有近30年,所以我們已經習慣了。

蘋果套袋好處多多!總結起來是以下三點。

1.果更美:果面光潔,果銹減少,著色均勻,果色鮮艷,商品果率高;

2.病蟲害更少:尤其是食心蟲類害蟲大大減少!

3.農殘更少:果面的農藥殘留降低。

放在過去很長時間內,這像技術是非常適合我國的國情的。

那個時候蘋果種植面積沒有這么大,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人工成本沒有那么貴,管理技術也沒有那么高,農藥等產品也沒有那么的多和好!

所以蘋果套袋簡直是捷徑,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時代在發展,任何技術都會面臨被淘汰,套袋技術也一樣!

目前,日本開始大部分取消蘋果套袋,包括國外蘋果生產發達的國家,如美國、波蘭、新西蘭、意大利等已經做到了蘋果無袋化生產。這些國家的蘋果品質較高,優果率達80%以上,占據著國際高端市場。

我國是世界蘋果生產第一大國,2017年的種植面積為3764.4萬畝,產量分為4450萬噸,2018年受氣候影響,產量也有3100萬噸!

很顯然,看著蘋果經濟勢頭不錯,越來越多的果農加入,甚至是資本和外行進入。

即便如此,一個殘酷的現實是,放眼世界,我國的蘋果質量國際市場仍處于中低檔水平。

更糟糕的是:人工越來越貴,成本越來越高,口感和品質越來越差!

據中國蘋果網報道,嘎啦蘋果部分果園近兩年出現摘袋后果實返綠現象,既影響了果品質量,又增加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經濟效益。

總結缺點如下:

1.口感變差了:果實的內含物顯著降低,果實風味變淡、品質下降;

2.成本更高了:袋子更貴,人工難找,大大地增加負擔;

3.問題變多:套袋果實容易缺鈣,導致果實硬度降低,抗病性降低,易誘發一些特定病害(如紅、黑點病、苦痘病等);果皮易裂口,果面易灼傷;.套袋果實后期易發生萎縮現象,蘋果變小;

4.套袋果實上色難,易返青褪色,絕大多數果實均為不健康的紅色,并非自然紅。

5.資源浪費:果袋消耗大量的木材資源,不利于生態建設。


所以,現在有些人開始推廣“陽光栽培”,蘋果無袋化!

無袋化栽培也許真是一個未來的趨勢,但是需要時間!

首先,關鍵所在,國內套袋蘋果比不套的更貴,市場更認可。而國外恰恰相反。

其次,國外蘋果做到了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和工業化生產,管理水平高,軟硬件都不是我們能比的。而我國種植面積大,分布廣泛,環境差異大,果農水平參差不齊,多數仍是粗放型種植,農藥殘留、商品率、銷售市場等依然是主要問題。

那么像有些果農問的,蘋果是不是必須套袋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是必須的。目前已經有果農可以做到不套袋。

那么什么時候可以不套袋,不套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要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做好心理準備。目前,顯然套袋蘋果可能各項更優異,價格更貴,及時我們有好的技術,可以生產好的產品,但是質量和產量,價格也不一定能賣的更好。建議逐步學習和適應套袋技術。

關鍵技術如下,如果具備可以試著不套袋了:

1.構建通風透光的果園環境,良好的果園生態環境是保證蘋果產量和品質的先決條件。

空氣通暢,光照充足果園空氣流動通暢,土壤濕度、溫度適宜。樹冠透光率高,果園光照充足。

樹體密度適宜,水分供應科學合理,果園整體密度適宜,樹形修剪合理。一般以高紡錘形、細長紡錘形為主,行距應在4~5米,株距在2~3米,株間留0.33米左右的過道較為適宜。主干一般80~100厘米。樹高控制在3米左右。水分供應始終保持科學比例。比如5—6月份,蘋果樹新梢生長旺盛,需要大量水分時。田間持水量保持在80%左右,花芽分化期,應適當控制土壤水分,田間持水量維持在60%左右。8—9月份果實生長后期,果實膨大著色需要大量水分,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0%一80%。遇到夏秋季降水增多時,果園應做到排水通暢。始終保持合理的田間濕度、溫度和持水量。

土壤松軟透氣,有機質含量高果園土壤理化性狀良好,土質松軟透氣,含氧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有機質含量高,微生物群表現活躍。對于土壤板結酸化的,應重視秋施基肥,按照千克果千克肥的比例,施入優質腐熟有機肥和免深耕土壤調理劑,促使土壤團粒結構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2.選擇果面光潔度高、果點小的品種對于無袋化栽培,品種的選擇至關重要。品種本身表現出果面光潔度低、果點較大的,倘若采用無袋化栽培,必然難以獲得市場認可。因此應注重選擇那些果面光潔度高、果點細小、無果銹的優良品種,如富藤一號、寒富、喬納金、千秋、斗南、皇家嘎拉等。確保品種品質純正、性狀優良。

3.選擇刺激性小、高效低毒的農藥

近年來,部分果農在選擇農藥時,往往選擇那些價格低廉,毒性強,藥劑細度小,對果面刺激性大的農藥,從而導致果面粗糙、果點較大。嚴重影響果實商品品質和市場銷售。因此應選擇那些高效低毒、藥劑細度大、水溶性好、對果面刺激性小的藥劑,減少化學藥劑對果面的刺激損害。

4.科學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防治是蘋果無袋化栽培的重要一環。部分病蟲害會造成果面粗糙、坑洼、有黑紅點等癥狀發生。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春季萌芽期清園春季萌芽期是病蟲害防治關鍵時期,應做好春季萌芽期清園工作,全園噴布3—5波美度石硫合劑可以大大降低病蟲害基數,減少用藥次數,有效防止春季病蟲害多發。

花期病蟲害防治花期病害主要以蘋果褐斑病、輪紋病、白粉病、炭疽病、霉心病為主,蟲害主要以桃小食心蟲、蘋小卷葉蛾為主。藥劑防治主要是從蘋果樹顯蕾到開花前,全園噴布O.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600~800倍農抗120水劑、800~1000倍大生M一45、撲海因等,可以有效防治蘋果褐斑病、輪紋病。白粉病可以選用粉銹寧1500倍液、600~800倍農抗120水劑。霉心病選用多抗霉素1500倍液、寶麗安1500~2000倍液等藥劑。桃小食心蟲和蘋小卷葉蛾主要選用康莊滅幼脲3號15002000倍液、阿維菌素4000~5000倍液等藥劑。

5.果實補鈣

補鈣對提高果面光潔度、降低因缺鈣而引起的痘斑病、苦痘病等有重要作用。果實補鈣主要抓好以下兩個時期:一是蘋果花后4-6周是補鈣的關鍵時期,應選擇含量高、吸收好的鈣肥如CA2000鈣寶、翠康鈣寶、美林高效鈣等補鈣3~4次,間隔7~l0天1次。促進幼果對鈣肥的吸收利用,預防蘋果苦痘病、痘斑病。二是采收前30~40天葉面噴布鈣肥1-2次,可以促進果實成熟著色、改善果實口感甜度,預防蘋果紅黑點病、水蜜病。

6采收期管理

防止日灼和裂果病采收期對果面影響最大的是日灼和裂果病。可以在夏秋季高溫干旱、降水較少時,采取全園澆水和葉面噴布鉀肥、樹盤覆草等措施,降低果園地表溫度、減少葉面蒸騰作用,預防13灼和裂果病的發生。

防止蟲鳥危害某些昆蟲、鳥類也會在果實成熟時對果面造成損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方式,如采用性誘劑誘捕和聲光電設備干擾、驅趕等措施,減少蟲鳥危害果實,盡可能減少采前損失。

適時采收根據品種生長天數、著色、硬度等判斷果實成熟度,采取分期分批采收的方法,先采摘成熟的果實,7~10天后再采摘其他的果實。經過2—3次采摘完畢。可以保持果實的最佳外觀品質和營養品質,提高果品的市場競爭力。


蘋果必須套袋嗎?客觀分析:為什么套/不套?怎么做到不套?

圖文簡介

最近有不少果農反饋,蘋果是否必須套袋,這個問題顯然已經成為一個熱點。雖說果農們已經習慣了套袋,不套袋反而不習慣了!但事實是,自古很久以來,我們都是不套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