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吃芽、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這就是中醫所說的“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為何冬天要多吃根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張競之解釋,中醫養生講究順應四時陰陽,人與自然都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

 

“冬藏”以蓄積能量,而根部是植物儲存能量最多的部位,“冬天吃植物的根部就得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來補充陽氣”。

 

此時正是各種根類蔬菜上市的季節,如蘿卜、山藥、紅薯、土豆、花生等,以下幾種根菜絕不能錯過。

 

蘿卜:消積滯

 

蘿卜有“消積滯、清熱、化痰、理氣、寬中、解毒”功效,民間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

 

蘿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

蘿卜中還含有礦物質和蛋白質,而且蘿卜不含草酸,有利于鈣的吸收。

蘿卜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于體內廢物的排除。

 

人們在吃蘿卜時習慣把蘿卜皮剝掉,殊不知蘿卜中所含的鈣有98%在蘿卜皮內,所以蘿卜最好帶皮吃。

 

推薦:蘿卜燉羊肉

材料:蘿卜2斤、羊肉500g、陳皮10g、佐料等。

功效:清痰止咳,穩中益氣,有滋補作用。

 

山藥:益腎氣,健脾胃

 

 

 

山藥能補肺、脾、腎,性味平和,適合各種體質的人。

 

其中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山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推薦:山藥燉羊肚

材料:羊肚200克,山藥150克,精鹽、黃酒、味精、蔥段、姜片各適量。

功效:補脾胃,益肺腎。

 

山藥容易產生飽腹感,食用時最好能用山藥代替一部分主食,適當減少主食的量,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帶來能量過剩的問題。


蓮藕:清火潤燥

 

蓮藕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有助于緩解疲勞、促進新陳代謝和消化,還含有維生素C、鈣、鐵等無機鹽。

 

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的效果;煮熟后則能養胃滋陰、健脾、益氣養血,尤其適合老幼婦孺、高熱病人、高血壓患者食用。

  

推薦:蓮藕山藥排骨湯

材料:排骨200克、蓮藕200克、山藥100克,姜、蔥、鹽、胡椒粉各適量。

功效:本品具有健脾消食、補血養顏的功效。

 

冬筍:清熱解膩


 

冬筍享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富含氨基酸、胡蘿卜素、纖維素,能清熱解膩、通便。

 

很多人吃不慣冬筍的澀味,可將冬筍帶皮放入淘米水中,再加入一個去籽的紅辣椒。

 

將水煮開后熄火,待其自然冷卻,將冬筍取出,沖洗一遍即可去除澀味。

 

推薦:冬筍炒臘肉

冬筍搭配各種肉類烹飪,不但味道更鮮美,還可以清熱解膩,其中和臘肉尤為絕配。

 

紅薯:預防便秘

 

 

 

紅薯營養均衡,能保持血管彈性,有益心腦血管健康,還可以刺激腸道蠕動,預防冬季因上火導致的便秘。

 

紅薯最好蒸著吃或切塊放粥里煮,以保留其營養成分和原始風味。

 

 

推薦:紅薯粥

紅薯、南瓜和紅棗這三樣東西,論營養性,各個以一當百,搭配在一起不僅是食補好菜譜,而且相比白米地瓜粥,更加有滋有味。

 

土豆:調理腸胃


 

土豆中豐富的維生素對于緩解胃潰瘍、調理腸胃有一定療效。每100克土豆含鉀高達300毫克以上,具有防治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功效。

 

另外有研究證明,每天堅持吃1個中等大小的土豆(約130克),可使腦卒中的發病率降低40%。

  

推薦:酸辣土豆絲

土豆切成絲后,先在水中稍微泡泡。因為土豆中淀粉以直鏈淀粉為主,泡泡再炒,土豆絲會比較爽脆。

加醋可以保護土豆中所含的部分維生素C,而炒的過程中放油,又可促進土豆中抗氧化物質的吸收。調成酸辣味,還能減少食鹽用量。

 

為何冬天要多吃根呢?

圖文簡介

“春吃芽、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這就是中醫所說的“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