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介紹輕武器的權威軍事刊物!
核心內容提要
維拉(中間畫圈者)及其軍隊
領導懲罰性遠征戰役的珀欣將軍,曾參與印第安戰爭,美國-西班牙戰爭和菲律賓暴亂
由于遠離國土并且沒有經過完善的準備,此次遠征戰役很快就暴露出不少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美軍后勤十分混亂。另外,槍械也有一些問題。美軍與維拉的軍隊展開多場小規模戰斗,雙方各有勝敗,美軍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打擊目的。
雖然此次遠征戰役并沒有成功,甚至有人認為其結果相當糟糕,但是對美軍而言,正是這場戰役,使其充分認識到不足,以及急需加強和改進之處。尤其是美軍面臨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戰役顯得尤為珍貴和實用。懲罰性遠征戰役被很多美國歷史學家認為是美軍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次提前彩排。此外,還有相當重要的一點是,此次遠征戰役也為美軍提供了一次在真正的實戰條件下測試評估其軍用制式武器的機會。在此,來盤點一下這次戰役中使用的輕武器。
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
在1898年發生的美國-西班牙戰爭中,西班牙部隊裝備的是毛瑟M1893步槍,而美軍裝備的步槍則是克拉格-約根森步槍。根據實戰情況表明,毛瑟M1893步槍在諸多方面都比克拉格-約根森步槍優秀,因此盡管克拉格-約根森步槍采用時間不超過10年,美軍部隊仍急需一款能夠彌補該槍缺陷的新制式步槍。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正是為應對這一要求而開發的。該槍為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在設計上參考了毛瑟步槍上的優勢,被美軍制式命名為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
相比于克拉格-約根森步槍,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的一大優勢就是其采用的槍機機構更為堅固,并且能使用橋夾對該槍進行裝填。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上的這兩點優勢實際上都是仿自于毛瑟步槍。由于采用的槍機機構更為堅固,因此該槍可以發射更大威力的槍彈。最初,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發射的是0.30英寸-03槍彈,3年后又在該槍彈基礎上研制出0.30英寸-06斯普林菲爾德槍彈。該彈性能十分優秀,遠遠超越于原槍彈,使得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的性能和威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配發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的同時,也為該槍配裝了專用的M1905刺刀。該刺刀刀身406mm,平時收納在M1910刀鞘內。M1910刀鞘上設有一個金屬鉤,可以鉤掛在士兵的槍彈背帶上攜帶。
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由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和巖島兵工廠生產,在懲罰性遠征戰役時期,該槍是美國陸軍的標準制式步槍,表現出極好的性能以及可靠性。因此,一戰時期,該槍仍是美軍的制式裝備。迄今為止,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仍被廣泛認為是當時甚至是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設計最為優秀的旋轉后拉槍機式軍用步槍之一。
懲罰性遠征戰役中,裝備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的美軍士兵
配裝華納&斯韋齊瞄準鏡的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
在懲罰性遠征戰役中,美軍部隊曾經配發過一些安裝有華納&斯韋齊瞄準鏡的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相比于當時傳統的望遠式瞄準鏡,華納&斯韋齊瞄準鏡有更寬的視場。最初的華納&斯韋齊瞄準鏡被命名為M1908瞄準鏡,其曾于1909~1912年間在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內被安裝在經過挑選出的少量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上,隨槍一同出廠,作為狙擊步槍使用。
1913年,在M1908瞄準鏡的基礎上加以小改進,設計出M1913瞄準鏡。而在1916年的墨西哥遠征戰役中,除了有些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上仍安裝M1908瞄準鏡之外,有些美軍士兵配發了安裝有M1913瞄準鏡的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有傳聞稱,一些安裝有華納&斯韋齊瞄準鏡的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的槍管上還安裝有馬克沁消聲器,使得該槍成為第一批帶消聲功能的美國軍用狙擊步槍。
值得一提的是,配裝有M1913瞄準鏡的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在一戰西線戰場上被美軍步兵狙擊手廣泛使用。盡管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是一款極為優秀的武器,但是M1913瞄準鏡卻在一戰中被證明性能不佳,因此在1920年代退出美國陸軍的制式裝備序列。
柯爾特0.45英寸M1911手槍
柯爾特M1911手槍由天才設計師約翰·勃朗寧設計,發射大威力的0.45英寸ACP彈(柯爾特自動手槍彈),使用容彈量為7發的可拆卸式彈匣供彈。
美國-西班牙戰爭之后爆發的菲律賓暴亂中,美軍部隊所使用的0.38英寸柯爾特轉輪手槍殺傷性及停止作用均不足,最終美軍部隊采用0.45英寸ACP口徑的柯爾特M1911手槍取代0.38英寸柯爾特轉輪手槍。柯爾特M1911手槍采用后,很快被證明是當時設計最優秀的軍用戰斗手槍之一。在一戰爆發之前,該槍主要由柯爾特公司制造,此外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在1914年和1915年也曾少量生產。
在1916年的墨西哥遠征戰役中,柯爾特M1911手槍被美國陸軍步兵部隊和騎兵部隊廣泛采用。其在本次戰役中表現十分優秀,在一戰中也被保留為美軍制式手槍。一戰結束后,柯爾特M1911手槍又在多次戰爭中使用,比如發生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巴拿馬戰爭。柯爾特M1911手槍的改進型M1911A1手槍也被大量生產并在二戰戰場上采用。
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
在1916年的遠征戰役中,盡管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和柯爾特M1911手槍的表現都十分優異,但是當時美國陸軍裝備的制式輕機槍——在當時的官方文件中被稱為自動步槍的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的表現卻差強人意。
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是法國哈奇開斯機槍的一款美式版本。該槍由哈奇開斯公司的兩名雇員貝內特和梅西合作開發,于1909年被美國陸軍制式采用。20世紀早期,美國制式機槍大多安裝在笨重的三腳架上使用,比如勃朗寧M1895機槍和馬克沁M1904機槍。這兩支槍的性能表現基本令人滿意,但是最大的缺點是相當笨重,不便于機動。其中,采用空冷式結構的勃朗寧M1895機槍質量超過41kg,而采用水冷式結構的馬克沁M1904機槍的質量更是超過68kg。顯而易見,美國陸軍急需一款質量更輕、可以被步兵和騎兵更容易攜行的機槍。而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被認為是可以達到上述要求的新型武器。
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質量相比于美軍以往的制式機槍而言大大減輕,大約僅重14kg。其發射與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相同的0.30英寸-06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彈,因此彈藥補給容易。該槍采用30發鋼制彈板供彈,射速大約為400發/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部分槍上還裝配有M1908華納&斯韋齊瞄準鏡,以應對遠距離射擊。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由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和柯爾特公司兩家生產,一共生產了670支。
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第一次接受實戰洗禮是在1916年墨西哥遠征戰役中,但是該槍在戰役中的表現令人相當不滿意,暴露出許多缺陷。特別是該槍在發射時經常發生擊針損壞的現象,而更換擊針在實戰的情況下是相當困難的,尤其是在夜戰時。該槍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供彈板的使用十分不便,特別是在夜間,供彈板安裝錯誤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該槍射擊故障頻發。很多報紙甚至將該槍戲稱為“白天的槍”,意為該槍只適合在白天使用。很多文章中還調侃地說,為了配合該槍,需要修改戰爭規則,要求交戰雙方只能在白天安排戰斗。由此可見,對于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的性能,大多數人是極為不滿意的。
墨西哥遠征戰役的檢驗證明,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不是一款合適的武器,在遠征戰役之后,該槍就迅速被移出美國陸軍的制式裝備序列。可以想像,如果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沒有在墨西哥遠征戰役中實戰使用而暴露出缺陷,該槍很有可能會被美軍在一戰中使用。試想,面對比維拉軍隊那些烏合之眾的土匪更具經驗、更善戰的德國軍隊,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的缺陷很可能會對美軍部隊造成嚴重的傷亡及損失。從這一點而言,盡管墨西哥遠征戰役沒有達到美軍的預期目的,但是也還是從中獲取了不少寶貴經驗。
劉易斯輕機槍
很少有人知道,一部分劉易斯輕機槍也曾經在墨西哥遠征戰役中使用。該槍由美國陸軍上校伊薩卡·牛頓·劉易斯設計,是當時同類型武器中設計最為優秀的機槍之一。由于多種原因,當然也包括當時美國陸軍武器部高層內部對于劉易斯上校的嫉妒,使得劉易斯輕機槍在設計出來以后,并沒有得到美國陸軍的熱情響應。但是劉易斯輕機槍卻在多個歐洲國家,最主要是英國得到喜愛,證明該槍的優異性能。當時在英國,該槍被改為發射0.303英寸槍彈,用于取代紹沙機槍。采用0.303英寸英式槍彈的劉易斯輕機槍被英國軍隊在一戰中使用,該槍既裝備步兵部隊,也裝備在飛機上作為航空機槍使用。該槍的射速大約為600發/分。
1916年秋天,美國陸軍從英國購買353支0.303英寸口徑的劉易斯輕機槍,配發到美國陸軍南部部隊中使用,其中的一部分被用于墨西哥遠征戰役中對抗維拉部隊。在戰斗中,劉易斯輕機槍的表現相當好。盡管如此,美國陸軍仍然沒有立即對該槍表現出熱情,直到1917年才有較大數量的采用美式0.30英寸-06斯普林菲爾德槍彈的劉易斯輕機槍在美國政府的合同之下生產。但是這些槍未立即裝備到戰斗部隊,而是作為訓練使用,因此在一戰中美軍前線戰斗部隊并未裝備劉易斯輕機槍。
此次遠征戰役的意義
盡管美國軍方對墨西哥遠征戰役的結果并不滿意,但是對美軍而言這場戰役還是有價值的。在戰役中,美國陸軍得以在實戰環境下檢驗評估其裝備的各種武器,并因此而決定哪些武器可以繼續采用,哪些武器急需更換。在美軍當時的制式裝備中有兩款,即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和柯爾特M1911手槍都被驗證極為優秀,并且在此次戰役之后的幾十年時間內仍在美軍部隊中裝備。而劉易斯輕機槍則最終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裝備到美軍部隊,并且二戰中作為一款補充武器,在一些海軍登陸船及相似環境中使用。M1909貝內特-梅西機槍被證明是一款失敗的設計,并很快就在美軍部隊中消失。將該槍的缺點暴露在作戰經驗遠遠不足的維拉軍隊面前,自然要比暴露在更富技巧和經驗的德軍面前損失小得多。
很多人認為1916年懲罰性遠征戰役是一場錯誤的戰役,但是其也可以看做美軍對于一戰的預演,從這點而言,這場戰役也有其歷史意義的。
(本文發表于《輕兵器》2017年第1期下半月刊,公眾號文章有刪改)
編輯:劉玉珍 李昊
校對:曾振宇 魏開功
輕兵器官方微博:@輕兵器
輕兵器頭條號:輕兵器
輕兵器快手號:QBQ__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