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外新聞媒體先后跟蹤報道了我國西部某大學多名學生和工作人員布魯菌抗體檢測陽性事件,布魯菌病(以下簡稱“布病”)這個不被公眾熟知的古老傳染病也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成為廣泛討論的熱點話題。
今天我們就大家比較關心的一些問題來聊聊布病這個話題。
問題一:布病到底是一種什么病?
布病是一種古老的人畜共患疾病,我國及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流行。
致病菌是一種醫學上稱為布魯氏菌的短小球桿菌,這種細菌主要感染牛、羊、豬、駱駝以及狗等動物,可在動物中傳播,人類可以通過接觸感染布魯氏菌的動物或其制品及排泄物等而感染。
布病和瘧疾、肺結核、艾滋病等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上報與管理的乙類傳染病。
問題二:人類是如何被布魯氏菌感染的?
主要感染途徑有:
①經皮膚傷口和黏膜:接觸病畜或其排泄物,陰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沒有很好地防護,可經皮膚微小傷口或眼結膜感染布魯氏菌;?
②經消化道:食用被布魯氏菌污染的食品如生乳、奶制品及未熟的肉或內臟而被感染;
③經呼吸道:布魯氏菌污染環境后形成氣溶膠,可經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一般來說,在實驗室工作的人員通過呼吸道感染布魯氏菌的風險更大。此外,屠宰場和肉類包裝員工也可通過此途徑接觸到這種細菌,并最終被感染。
這三種途徑中的兩種或三種在布病流行區可同時發生。
問題三:接觸布病患者會感染布魯氏菌嗎?
布病本質上是動物疫源性疾病,是牲畜間傳播的,人類對其普遍易感,沒有年齡、性別的差異,從事畜牧業生產、加工人員、獸醫以及相關實驗室人員都是高危易感人群。但是尚無證據顯示人與人之間可以傳播布病。
問題四:人感染了布魯氏菌會有哪些癥狀?
人感染布魯氏菌后會出現多種臨床表現,一般會經過2-3周的潛伏期,有近半數病人會出現急性發熱,有自發緩解趨勢,之后發熱再次出現,如此往復,醫學上稱為波狀熱。
此外,還可表現為出大汗、乏力、厭食、腰痛、關節痛等常見癥狀。布病是一種可以累及多個臟器的疾病,除了前面的常見癥狀,還可有睪丸炎、腦膜炎、肺炎、皮疹甚至心內膜炎、眼葡萄膜炎、血管炎等相應表現。
問題五:布魯氏菌抗體陽性有什么意義嗎?
血清學抗體檢測陽性只是說明機體曾接觸過布魯氏菌,產生了相應的免疫應答反應,是否患病還需要觀察2-4周,依據是否出現相應癥狀判斷。如果僅抗體陽性并沒有臨床癥狀,就不是布病。
問題六:治療布病的藥物有哪些?
常用的治療布病的方案是多西環素聯合利福平口服治療。其他可選擇的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鏈霉素及磺胺等。治療方案還因臨床類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神經型布魯菌病,頭孢曲松為主要治療藥物之一。持續用藥6-8周為一個療程,必要時也可以重復治療2-3個療程。
問題七:布病有多危險?
布病是可以治愈的,導致死亡的罕見,總體病死率不足2%;可能導致的其他突出問題是流產、死胎和癥狀慢性化。
問題八: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布病?
在8℃條件下,布魯氏菌在牛奶中可存活2天,在凍肉中可存活3周,在山羊奶酪中可存活長達3個月。在潮濕的土壤里,動物排泄物中的布魯氏菌可存活超過40天。布魯氏菌對熱、電離輻射、常用的消毒劑及巴氏消毒法均敏感,容易被殺死。
為避免感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個人飲食衛生,避免食用未經加工或嚴格消毒的乳制品及肉類,進行實驗室操作時要按照標準防護及操作規則,也要注意環境并進行監測。目前有動物用疫苗使用,但尚缺少對人體足夠有效、安全的疫苗。
作者簡介
葛瑛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分會青年委員
中華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病分會青年委員
北京醫學會感染病分會青年委員
審核專家
馬小軍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感染性疾病循證與轉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院學會醫院感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第八屆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醫院感染控制標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和成績:
感染性疾病診療、醫院感染控制;在復雜性、難治性感染診療領域有較高聲譽及影響力。
2008年榮獲北京協和醫院特殊貢獻獎
發表專業文章70余篇,主譯《ABX抗菌藥物指南》、美國微生物學會出版《微生物標本規范處理》、歐洲兒科學會《兒童感染病診療指南藍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