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99年初的事情了。當我們圓滿完成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回京后不久,正忙著總結和在全國進行科普報告的時候,中國科普博覽與我開始結緣。


記得是個星期一的上午,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的室主任肖云來我辦公室探訪,要和我探討合作舉辦雅魯藏布大峽谷科普專題的事情。


在我們1998年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科學探險過程中,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快速地、科學普及報道。這些報道使國內外的人們迅速廣泛地了解了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也了解了雅魯藏布大峽谷水汽通道作用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氣候和自然環境的重要影響。上述影響遠遠超過科學家過去的科學論文和科普圖書。它在我的心里深深刻上了一個理念:科學和新聞媒體的科學結合是進行科學普及非常重要的、非常快速的途經。


我非常愿意把我們多年科學考察的成果通過合適的平臺以科普形式快速、廣泛地傳播給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完全支持我院計算機網絡中心帶頭開展科普網絡工作,并首先把雅魯藏布大峽谷科學探險考察作為少數幾個試點的科普欄目。為此,我和楊逸疇等參加徒步穿越的科學工作者盡力提供科學素材、科普報告和科普圖片等網絡需要的資料。在我們的誠摯合作下,雅魯藏布大峽谷在中國科普博覽上的專題網站辦成了中英文對照的版本。據說,受眾點擊率還相當高。但是,雅魯藏布大峽谷科普博覽館到底在國內外有多大影響,我們心中并沒有十分的把握。


但后來,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情說明了它的重大影響。


記得是2001年冬天,國家廣電局下屬的國際交流中心一位男同志打電話給我,說英國BBC公司要來采訪我,采訪題目是關于雅魯藏布大峽谷科學考察。2002年初,給我打電話的那位男同志(記得姓張),陪同三位外國記者來到了我的辦公室采訪。采訪者就是英國BBC公司的人,據他們介紹,他們是受美國CNN公司的委托來的,將來主要由美國CNN播放。BBC采訪的題目是“高登義眼光中的雅魯藏布大峽谷”。采訪提綱大概包括:高登義第一次走進大峽谷,高登義在徒步穿越大峽谷中,高登義談大峽谷水汽通道作用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按一般規律,編導首先要說戲,以便讓“演員”盡快入戲。第一場是“高登義第一次走進大峽谷”。這位編導反復講,“當你第一次來到然烏湖時,從然烏湖來的水汽把你的汽車玻璃全遮蔽了,你用手擦掉水汽,突然看到美麗的然烏湖時被驚呆了的心情……”我完全能夠理解,因為那是我真正的感受啊!

    采訪結束,我問編導:“我第一次進大峽谷的詳細情況,你們從哪里知道的?”編導興奮地回答:“從你們中國的科普博覽網站,那里中文和英文都有啊!”我恍然大悟:中國科普博覽網站關于徒步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探險考察中英文版,竟然如此快地在世界上傳播開來了,以至于包括那些細致的人物心理描寫。


2003年,我有幸參加了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舉行的關于“中美合作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座談會。在座談會上,我宣讀了“雅魯藏布江下游水汽通道及其對于氣候、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報告,通過這次報告,包括美國科學家在內的世界科學家逐漸認可“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


報告結束后,一位興趣者和我討論了不少時間。其間,他對雅魯藏布大峽谷中的人文現象,包括門巴族珞巴族的人文風情,諸如他們與藏民族的歷史淵源,是否有在酒中放慢性毒藥的事情等等知道得非常詳細,我很奇怪,他告訴我,是從“中國科普博覽”網站看到的。他深有感觸地說;“你們中國也開始建立科普網站了,特別是你們用英文發表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欄目非常好,既有科學性,又有人文性,把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自然和人文面貌介紹得非常生動活潑,我從中受益不小。”


我感嘆,通過“中國科普博覽”網站中的“雅魯藏布大峽”欄目,把世界縮小了,把國際之間的交流加強了。“中國科普博覽”網站的這種科普作用是科學論文、科普圖書甚至報紙都望塵莫及的。


我熱愛科普,這些年也寫了20多本科普圖書,但我更看好中國科普博覽上的專題網站傳播科學文化的作用:快速、廣泛。


近年來,隨著中國科普博覽不斷改版更新,我們也有許多新的合作。包括分析寒潮頻頻到來的背后原因、講述南極北極的異同、及時回應“珠峰永久封山”的謠言等,這些內容在年青一代中引發了一些興趣和討論,也讓我感受到了媒體傳播環境的變化、公眾對我的研究內容的興趣,都令我非常高興。


衷心祝賀中國科普博覽誕生20周年,衷心祝愿科普博覽越辦越好,真正成為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兩翼之一,為盡快實現科技強國夢而奮斗!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挪威卑爾根大學榮譽博士,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名譽主席。為我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科考者)

一個科普欄目就把世界縮小了

圖文簡介

科普網站的科普作用是科學論文、科普圖書甚至報紙都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