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 徐雅莉 于昕 徐穎 王喆 孫強 中國女性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段包括更年期前后。當您的月經周期明顯延長或縮短,月經量明顯增多或減少,睡眠質量大不如從前,開始莫名煩躁、頻繁發脾氣,常常無名燥熱等癥狀出現時,40多歲的您,可能進入更年期了,乳腺癌的發病風險也會相應增加。 根據前期的全國多中心研究結果,我國女性常見的乳腺癌相關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齡、體質量指數、一級親屬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手術史、初潮年齡、絕經、心理狀態、口服避孕藥史。 換言之,就是年齡越大、越胖、家里乳腺癌患者越多、既往乳腺良性手術次數越多、第一次來月經年齡越小、心眼兒越小、服用避孕藥時間越長的女性,發生乳腺癌的風險越高。 體質量指數(BMI)具體是依據體重和身高計算得出的,一位體重60公斤,身高1.7米的女性,體質量指數是60/1.722=20.76。您可以計算一下自己的體質量指數,大于24者風險較高。 一級親屬主要指母親、女兒和同父母的姐妹,當她們當中有人被診斷為乳腺癌時,您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關于口服避孕藥,偶爾服用一次避孕藥,并不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但服用避孕藥大于12個月會增加風險,因此從乳腺健康角度考慮,不建議長期服用避孕藥。 心理狀態十分值得關注,過分焦慮、抑郁會增加各種惡性腫瘤的發病幾率,乳腺癌也不例外,因此維持很好的心理狀態,對乳腺健康也有幫助。 當然,各種危險不是獨立的,它們交織在一起共同影響著每一位女性的乳腺癌發病危險性。 國外還有研究顯示,多次流產、未生育、未哺乳、圍絕經期激素替代治療(Menopaus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MHT)、吸煙、飲酒、倒夜班等,都增加乳腺癌的發病危險性。 更年期女性尤其應當關注圍絕經期激素替代治療。它是婦科內分泌醫生常用的醫學干預手段,主要用來緩解嚴重的更年期癥狀,但會明顯增加乳腺癌的發病危險性。 2019年9月在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薈萃分析,匯集了世界范圍內關于圍絕經期激素替代治療與乳腺癌發病風險的證據,證實了其與乳腺癌發病風險高低的因果關系。 隨著社會物質文化水平的進步,廣大更年期女性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少人將目光投向了圍絕經期激素替代治療。從1970年到2019年,由于圍絕經期激素替代治療世界范圍內共增加乳腺癌患者120多萬例。由于圍絕經期激素替代治療增加乳腺癌等風險,因此臨床應用要有明確的適應征和禁忌癥、有嚴格的時間窗口、要充分的知情同意。 擬采取圍絕經期激素替代治療的女性一定要在用藥前到乳腺專科進行常規檢查,確認乳腺狀況沒有明顯禁忌前提下再應用。 使用圍絕經期激素替代治療過程中,乳腺健康監測頻率應該略高于普通健康女性,建議每3~6個月進行一次常規檢查。當乳腺出現病變時,處理標準也應該比普通健康女性積極,爭取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01 總之,踏入更年期的您,了解上述這些乳腺癌相關高危因素至關重要。希望您能妥善處理各種更年期相關癥狀,守護好乳腺健康! 作者簡介 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助理研究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科普分會青年委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GCP檢查員。先后赴美國西奈醫學中心和哈佛大學進修學習。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版權聲明: 協和醫學雜志倡導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歡迎轉載、引用,但需取得本平臺授權。如您對文章內容版權存疑,請發送郵件medj@pumch.cn,我們會與您及時溝通處理。本站內容及圖片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為盈利且不作為診斷、醫療根據。
本文科普主題來源于《協和醫學雜志》乳腺癌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