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生病后,醫生都會要囑咐一句“注意清淡飲食”,所謂的“清淡飲食”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只吃素不吃肉,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真正的清淡飲食并不是光吃素食,完全不吃肉類,而是要在食物多樣化的基礎上,合理搭配營養。但在肉類的選擇上,盡量選擇油脂少的瘦肉,如魚肉禽類。在烹飪的方式上,盡量選擇清蒸、白灼、燉湯等烹飪方式,像清蒸鱸魚、宮保雞丁、涼拌鴨胸肉等。

因為肉類中的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水、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是人體的七大基本營養物質,缺一不可,任何一類物質的缺少都會導致身體營養的不均衡。


清淡飲食 因人而異


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清淡飲食,比如兒童老人。這是因為兒童對糖、動物性食物攝入量需求較高,而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兒童很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所以,兒童在保證蛋白質、奶、果蔬攝入的情況下應適當吃富含微量元素的肉類食物,比如羊肉、豬肉、豬肝、魚等。

老年人身體免疫力有所下降,應注意飲食多元化,在保證蔬菜、水果(尤其是漿果類水果,其富含的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劑)攝入的同時,還應該常吃魚、禽、蛋和瘦肉類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
肉叔建議大家
“清淡飲食”的時候注意這幾點。

01
葷素搭配


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合理攝入谷薯類、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產品等多種食物,以保證供給人體的蛋白質和脂肪的量。

較為科學的葷素比是1:3或1∶4,即一頓飯4道菜,安排一個肉菜,一個豆腐和兩個素菜。


02
少油,但多樣化用油


雖然我們都知道炒菜放油多了不好,但是很多人似乎無法控制那香噴噴的欲望,尤其是在油炸食品的時候,這類食品確實口感較好,但很容易造成油脂過高,而且油炸會導致營養成分流失。

另外,要多樣化用油,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煉橄欖油、葵花籽油、豆油等最好經常換著吃,注意每日烹調用油以25-30克為宜。
 

03
少鹽

少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成人每日攝入鹽的量最好不超過6克。

日常炒菜時,可以在菜肴快出鍋時再加鹽,既保證味道又減少食鹽用量。除鹽之外,味精、雞精等增鮮產品,以及醬油、豆醬等所有咸味調味品也都含有大量鈉,應少吃。

04
少辣

重口味是多數人喜歡的口感,適當吃辣可以增加食欲,但過辣容易刺激消化系統,讓人遭受上火、口腔潰瘍、便秘等問題,影響代謝。


05
少糖

糖類物質會刺激胰島素水平上升,加快脂肪合成,危害健康;同時攝入過多糖會影響糖代謝功能,尤其是兒童、老人的代謝功能很弱,更應堅持低糖,成人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5克以下。
 
06
用蒸煮方式烹調

從營養角度來說,蒸煮是較為科學的一種烹飪方式,多采用清燉、清蒸白灼或者快炒等方式,能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的原味和營養。

如果知道怎么搭配食材那最好,因為有的食材與食材一起烹飪能最大限度激發自身的營養物質,例如肉類最好和低脂、高纖維的菌藻類食材共同烹調,可減少脂肪和膽固醇在體內的吸收。
 
07
肉食以“瘦”“白”為主


肥肉脂肪含量較高,容易影響心腦血管健康,應以瘦肉為主,少選五花肉

與畜肉相比,魚、禽類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特別是魚類,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有這類病癥的人吃肉應首選魚肉和禽肉。


不吃肉≠清淡飲食!想要吃淡點兒的,這些飲食建議一定牢記!

圖文簡介

每當我們受傷、生病時,醫生總會告誡我們說要保持飲食清淡。在如今這個快消費時代,各種食品和食材都能隨時找到,各種口味的菜品也能隨時吃到,那么究竟何為清淡飲食,為什么要清淡飲食,清淡飲食的標準是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