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天氣,很多膝關節炎患者會出現關節酸痛,遇冷加劇,走路都不太方便。而不少長輩看到年輕人衣著單薄,總不免叮囑一句 “天冷穿這么少,小心關節炎”。老年人早在秋風乍起時,就已經開始“保暖工程”,就怕關節受涼。但是,寒冷真的是導致關節炎的關鍵嗎?
其實,人們常說的“關節炎”或者“風濕”在醫學上多為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是由于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寒冷不會直接導致關節炎,但如果本來患有關節炎,寒冷會加重其癥狀。不少人認為“關節炎是凍出來的”主要原因在于天氣寒冷或潮濕時關節炎的疼痛開始發作甚至加劇。有一種理論解釋說,痛感是炎癥介質刺激到痛感神經產生的,天冷血液循環不是那么暢快,炎癥介質不容易被帶走,就很容易感覺到疼痛。此外,有研究認為,寒冷天會使人產生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可以降低疼痛閾值,因此使人感受到疼痛。
哪些人群易得關節炎呢?
不愛運動者。我們的關節表面是一層軟骨,關節的退行性改變也往往是從軟骨開始的。軟骨是一種像海綿一樣的多孔組織,它的營養和代謝產物交換不是通過血液,而是通過交替的擠壓和放松來進行交換的。對于不愛運動的人,這種對關節軟骨的擠壓就比較少,容易導致關節軟骨“營養不良”,一旦出現損傷不易修復。
運動過度者。我們的膝關節像機器一樣,磨損是有限度的,如果長期高強度或大運動量負荷,超過了關節軟骨自我修復能力,即使沒有發生損傷,也會導致關節退變加速,過早發生骨性關節炎。
那么,關節炎的患者在秋冬季節的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如何進行自我保健?關節炎最明顯的特征是遇寒冷疼痛加重,所以患者在冬季要注意全身和關節部位的保暖,尤其是病變部位要特別加強保護。潮濕的環境與皮膚,都會導致關節疼痛癥狀加重。
關節炎非常常見,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兩個得關節炎的人。關節炎患者,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按照醫囑治療。同時要注意正確用藥、適當休息、注意保暖、熱敷或者冷敷,并保持適量的運動,這些都有助于緩解癥狀和減緩疾病進展。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
關節炎是“凍”出來的?為什么寒冷天氣會誘發關節炎
圖文簡介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是由于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
- 來源: 科學原理一點通
- 上傳時間: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