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國家圖書館國圖講壇、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主辦的“認識流感病毒 探索生命奧秘”講座在國家圖書館學津堂開講。活動邀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研究員馮錄召圍繞傳染性疾病特別是流感的危害、預防措施等內容進行科普。
“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或真菌等病原體引起,能夠直接或間接在人群中傳播的疾病?!瘪T錄召講到,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并不是無根無源的,是與其病原體不斷變異、人群免疫水平、環境變化等因素有關,這使得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流感便是其中之一。
馮錄召介紹,流感病毒根據病毒核蛋白和基質蛋白,可以分為甲、乙、丙、?。ɑ駻、B、C、D)四型。它有兩種變異的方式即抗原漂移和抗原轉變。發生抗原漂移的流感病毒能夠再次感染已獲得免疫的宿主,進而導致流感反復流行,如季節性流感;抗原轉變僅發生于甲型流感病毒,它能夠產生與原來毒株完全不同的新的變異的毒株,由于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可致流感大流行。
許多人認為,流感=感冒,但這其實是一個誤區。馮錄召介紹,普通感冒與流感不是一回事。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引起。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季節,不會引起流行性感冒。流感則不然,它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每年多在冬春季節高發,其特點是: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可達39~40℃),常伴有畏寒、寒戰、頭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輕癥流感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與全身癥狀更為明顯,重癥流感可出現肺炎及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死亡。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流感呢?“流感難以預測,有高度的不確定性,我們只有做足準備提高防范意識。”馮錄召介紹,流感病毒主要是通過流感患者、隱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他認為,除了注意衛生,在流感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以外,還應該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這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
對于流感患者,馮錄召認為,輕癥病例可以采用居家隔離的方式,保持房間通風,充分休息,直至沒有發燒等癥狀后再去上班、上課;重癥病例或有重癥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5歲以下兒童、60歲以上老年人、孕婦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在患流感后發生并發癥風險較高)應盡早應用抗病毒藥進行治療。盡量不要去人群密集場所,如果需要外出時要戴口罩,盡量減少與人近距離接觸,咳嗽、打噴嚏時需要用紙巾遮住口鼻,經常用肥皂水洗手等。
互動環節,現場觀眾紛紛提問,馮錄召就傳染病和流感的相關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