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豆即菜豆或扁豆,也稱四季豆,是扁豆角的種子。蕓豆對氣候、土壤的適應性較強,我國南方北方均有種植,老熟后的籽粒(即蕓豆)可作為糧食食用。蕓豆在我們日常的餐桌上十分常見,它能夠與各種食材搭配,烹制出美味的食物。
?
?
但是大家并不了解的是,蕓豆其實是一種外來食物,原產于美洲,我國在16世紀末才開始引種栽培。
蕓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分為四類,主要有大白蕓豆、大黑花蕓豆、紅蕓豆、黃蕓豆四種,其中人們經常食用的是前兩種。蕓豆在人們的飲食習慣中既可做菜也可當作主食,可煮制也可炒燉,還可用來加工制作糕點、甜湯、豆餡等食品。
蕓豆是一味不可多得的養生滋補佳品,同時其藥用價值也很高。蕓豆富含脂肪、糖類、維生素C,鈣含量是雞肉的7倍多,鐵含量是雞肉的4倍,B族維生素也高于雞肉。蕓豆還含有皂苷、尿毒酶和多種球蛋白,是一種高鉀低鈉食品。同時它具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鎮靜等功效,對治療虛寒呃逆、胃寒嘔吐、跌打損傷、喘息咳嗽、腰痛、神經痛均有一定療效。尤其適宜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低鉀血癥和忌鹽患者食用。
蕓豆不宜和醋一起食用,因為醋會破壞蕓豆中的胡蘿卜素,兩者同食會使營養流失。在食用的時候,蕓豆每餐宜食40至60克,一些消化功能不良、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應少食蕓豆。蕓豆在挑選上要以顆粒均勻、雜質少、水分低、色澤好的口感為佳。
另外,蕓豆烹調時一定要燒熟煮透,食用未燒熟煮透的菜豆會導致食用者中毒,主要癥狀為胃腸炎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也有頭暈、頭痛、胸悶、出冷汗、心慌、胃部燒灼感等。生的或未煮熟的菜豆含有較豐富的紅細胞凝集素和皂苷,這兩種生物毒素分別具有紅細胞凝集和溶血的作用,進入人體后發揮生物作用而致病。皂苷主要在菜豆的外皮內,只要烹調時間足夠長就能消除其毒性。烹飪時要將蕓豆加熱至失去原有顏色,食用時無豆腥味才算安全。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