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是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qū)人們所喜愛的家常食品之一。據(jù)考古記載,餃子在我國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餃子是年初歲尾食用,以表示辭舊迎新的特色食品。餃子的吃法有煮水餃、蒸餃、鍋貼煎餃等等,其中煮水餃看似最簡單,但是也頗有講究,在許多地方甚至流傳著“煮水餃必須加三次涼水”的說法,因為這樣才能使得餃子的味道、口感、生熟度等達到最佳狀況,這種說法有科學道理嗎?是不是真的需要加三次涼水呢?
?
?
好吃的餃子一定是餡熟透、皮不破的。餃子要煮到熟透,必須吸收足夠的熱量,煮餃子的過程是熱量從沸水到餃子皮再到餃子餡的過程。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如果用大火一直煮,餃子皮很快就熟了,當水劇烈運動時,餃子會一直在水中翻滾,甚至餃子皮都撐破了,而餃子餡還沒有熟。如果適時地加入涼水,俗稱點水,水暫時不會再沸騰,鼓起的餃子皮則會重新縮回去,繼而防止餃子皮被沖破,繼續(xù)加熱餃子的內(nèi)陷。“加三次涼水”就是在水沸騰的時候減三次溫,降三次壓。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總結(jié)出的智慧經(jīng)驗,是具有科學道理的。但是不是一定要加冷水而沒有其他辦法呢?
其實,要降低水的溫度,讓水不再沸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鍋蓋打開,或者將火勢調(diào)小,降低火候,于是我們也有了“開蓋煮餡,蓋蓋煮皮”“先大火后小火”這些關(guān)于煮餃子的經(jīng)驗。
?
?
要煮出好吃的餃子,還有一些妙招可以教給大家。
1.在和面時加一個雞蛋能夠防止餃子粘鍋。再則,在煮餃子的水中放入些許醋,可以讓肉餡熟得快些,從而避免煮餃子的時間太久。
2.水燒開后可放進適量的鹽,待鹽完全溶解后再把餃子置于鍋內(nèi),不需要翻動,蓋上鍋蓋等餃子煮熟即可。這種方式煮出的餃子,既不粘皮,又不粘鍋,餃子之間也不會相互粘連在一起。
3.在水燒開之前放入些許大蔥尖至鍋內(nèi),待水燒開后再下入餃子,最終煮出來的餃子不僅能夠保持完整,而且不會發(fā)生粘連。
4.利用高壓鍋煮餃子。用高壓鍋煮水餃,只需三四分鐘,就可以煮出來不破皮、不跑味的水餃,且連續(xù)煮上幾鍋,湯水都不渾濁。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