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游戲中有很多可以一個人自娛自樂的游戲,這些游戲一方面可以幫人們解悶,另一方面還能訓練人們的大腦,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這其中有很多已經被制成玩具售賣,獨立鉆石棋就是其中受人喜愛的一種。

獨立鉆石棋的棋盤是一個對稱的“十字形”,縱橫各有4條短線,3條長線,形成33個交點。每一個交點上都打有一個洞,除中心的第17號洞留空外,每個洞上都放枚圓形棋子。走棋的規則與跳棋基本一樣,就是一枚棋子可以跳過一枚棋子然后落在空格里,如果還滿足跳過棋子可以落在空格的條件,就連續跳到無法再跳為止,這個過程算一步。需要注意的是,行棋時,不許轉彎跳或斜跳;被跳過的棋子必須從棋盤上取下來,算作被吃掉,最后在棋盤上留下來的棋子越少越好。

如果是單人游戲,就以棋盤上剩下的棋子數決定評級:

最后剩下5個棋子――Good(好),

最后剩下4個棋子― Better(很好),

最后剩下3個棋子― Really clever(精明),

最后剩下2個棋子― A Sharpie(能手),

最后剩下1個棋子― Take a deep bow(值得敬佩),

最后剩下1個棋子,且在棋盤的中心。這時的局面也稱為“獨立鉆石”。這也是獨立鉆石棋的名稱由來。

而如果是多人比賽,剩下的棋子數相同時,就以所走步數的多少來決定輸贏。

獨立鉆石棋的數學內涵十分深刻,因此自誕生至今,無數愛好者沉迷它的魅力,不斷研究它的最優解法,紀錄也不斷被刷新:早在1908年,人們已掌握跳23次(步)達到“天才”級的跳法。時隔不久記錄就被刷新,有人只用了19步就已完成此目標。1912年,一位叫布荷特的人創下了18步跳成“天才”級記錄,后來經英國劍橋大學的數學家比斯尼教授證明:18步是完成“天才”級的最少步數。布荷特的走法如下:

①29-17,②26-24,③33-25,④18-30,

⑤6-18,⑥13-11,⑦10-12,⑧27-13-11,

⑨23-25,⑩21-23,?8-10-12-26-24-22,

?31-33-25-11,?1-9,?16-4,?3-1-9,

?7-21-23,?28-16-4-6-18-16,?15-17。

后來,獨立鉆石棋傳入我國,深受人們喜愛,1986年,上海還舉行了“獨立鉆石棋”大賽,征求不同于布荷特的18步獲勝的其他解法,沒有人知道是否存在其他解法。而來自上海的萬萍萍發現了另一種18步的解法,從而追平布荷特所創下的世界紀錄。之后,上海計算機研究所的科學家借助計算機幫助,尋找此問題的解法,最終發現,由18步獲得“天才”級的走法有且僅有以上兩種。

獨立鉆石棋有許多不同的變種,也有下棋者自我約定的多種不同下法。而最基礎的玩法也是流傳最廣的玩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在紙上畫一張如上的棋盤,用紐扣或小石子等作棋子,就能體驗一把獨立鉆石棋的魅力。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益智游戲——獨立鉆石棋

圖文簡介

數學游戲中有很多可以一個人自娛自樂的游戲,這些游戲一方面可以幫人們解悶,另一方面還能訓練人們的大腦,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獨立鉆石棋就是其中受人喜愛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