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hn Horgan
編輯:洋柿子
我熱愛狂想,狂想讓我在追逐夢想的征途上更有動力。然而,如果狂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無法彌合的鴻溝,那它只是一個妄想。
戴維•多伊奇(David Deutsch)希望科學能夠讓世界越來越易于理解,這無疑就是一個妄想。
多伊奇在《無限的起源:改變世界》中表達了這種妄想。多伊奇是一個物理學家、量子理論的先鋒,同時他也是一個激進的、無所畏懼的思想者。他更像是一位哲學家,或者一位“純粹的”科學家。他認為,科學的主要目的是理解科學本身,而非其他事物。我謹慎的使用了 “理解科學” 而不是 “尋求真相” ,多伊奇是一位堅定的波普爾主義者,波普爾主義者認為終極的真相永遠無法找到,我們對于世界的認識會隨著新事物的發現而改變。
多伊奇從不認為人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認為天體物理學家馬丁•里斯(Martin Rees)的話誤導了大家——“就像黑猩猩不能理解量子理論一樣,現實的某些方面也超出了我們的理解范圍。”在多伊奇看來,誰若是接受了這個觀點,就無疑退回到了原始的、迷信的、魔幻的世界中,就如同把自然現象歸因于上帝一樣。實際上,里斯的觀點比多伊奇的更“科學”,科學告訴我們,人類也是動物,自然選擇的結果決定了我們的生存目的是繁衍后代,而不是理解黑洞和蛋白質折疊。
科學,尤其是物理學,正在觸及人類的認知。 量子力學即是如此。就如同里斯說的那樣,黑猩猩無法理解量子力學,其實,大多數物理學家也理解不了。物理學家接受量子力學不是因為量子力學有道理,而是因為它有效。量子理論精確的預測出了實驗結果,并且帶來了一系列驚人的技術,從激光到半導體。
量子力學并沒有使這個世界更易于理解,恰恰相反它顛覆了傳統的因果、時空的概念,讓人們對這個世界琢磨不透。這也是為什么愛因斯坦無法接受量子理論的原因。然而多伊奇并不理會這種觀點。
對于多伊奇來說,量子力學不僅有效,并且非常有道理。他堅定地擁護多重世界理論,這種理論卻產生了一個讓人困惑的結論——量子力學提供的只是可能性,而不是確定性。多重世界理論讓我們看到一個粒子在不同的世界中循著不同的軌道運行。盡管多伊奇認為其他世界的存在很合乎情理,可是很少有其他物理學家認同這一觀點。
如果只有多伊奇一個人認同一種假定的解釋,那這個解釋真的正確嗎?
曾經我認為科學是無窮的,現在看來這個觀點很是浪漫。之所以我會選擇科學新聞記者這個職業,是因為我覺得科學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有力的途徑。 科學可以將我們的“哦?”轉變成“哦!”。
在我早期的工作生涯中,物理似乎最有希望回答一些本質的問題——現實世界是什么構成的?它從哪里來?為什么我們會發現自己所在的世界?這個世界到底為什么存在?
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認為終有一天科學家會解決世界存在之謎。多伊奇引用惠勒的話說:“當科學解決了世界存在之謎后一切就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了,它會變得如此簡單,如此美好。
當二十年后、一個世紀后、一千年后,我們都會對彼此說‘怎么可能還有別的可能性?’”但我預感到未來不會如此簡單,科學越進步,我們只會更進一步邁入困惑的深淵。
排版: 昕旸
題圖 來源:pexels
參考文獻:
[1] Pera, M. (2014). The ambiguous frog: the Galvani-Volta controversy on animal electric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 Galvani, L. (1953). Commentary on the effects of electricity on muscular motion (No. 10). Burndy Library.
[3]Johnson, G.(2008)The Ten Most Beautiful Experi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