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夢想長大了以后當一名科學家。

現在,我覺得這個夢想怕是永遠也實現不了了。我怕我最后只能當整天埋頭處理各種事務的人,而成不了探索自然真理的科學家。

科學家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從我讀書這些年的觀察來看,如今的科學研究有很多是研究生和博士后在做,部分頂尖科學家被繁瑣的事務拖住,眼睜睜望著科學的海洋下不了水。

科學家要處理的事務具體有哪些呢?

首先,申請項目資金 。當上項目負責人的科學家要負責為研究帶來資金,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沒錢哪兒來的研究?只是這事兒做起來太耗時。

其次,組織科研項目的實施。 既是項目負責人,最起碼你得把實驗裝置啊、工具材料湊齊了吧——沒設備也做不成研究啊。實驗室總算搭建起來了,裝置、設備、桌椅板凳,一把尺子都不少——等等,你不會以為這就完了吧?一個堂堂的項目負責人,怎么能只把硬件設施弄完就走人呢?科學家們還要負責主持研究小組會議、定下研究方向,最好還能教一教研究生怎樣操作儀器、怎樣處理數據。

科學家還要給年輕人一些學術上的指導。 包括給本科生上課,花時間在本科生的實驗室里逛一逛,為年輕的科學種子指明前進的方向——為科學界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

要科學家去做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這些事情該做,而且絕大部分都很重要、很值得去做。但是,要把這些事情做好了,留給科學家做研究的時間就比較少了。

 到底還要不要當科學家呢? 我的看法可能過于理想,但在我看來,科學就是對人類發展進步有直接推動作用的事業。科學家從事的,也應該是對人類的發展進步有直接推動作用的工作。

科學能夠點燃知識的火把,照亮人類前進的方向,對未來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

出于對科學的熱愛而踏上科學研究之路的研究生,如果到頭來如果變成科學事務流水線上的熟練工,那就與原來的目標已然相去甚遠。 如果科學家們都忙于處理日常的行政工作,又該由誰來傳遞智慧的火把呢?

科學家在學術上越是往上發展,研究機構給他們分配的任務就越多,讓他們承擔的責任也越大,這已經超過了科學家能承受的范圍。或許這就是科研管理高度行政化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社會需要更多的科學家,也需要更多的老師和更多的管理人員。要是有人能集三者于一身當然好,只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我們應該各取所長,分而任之。

你認為科學家每天都忙些什么呢? 把科學家從日常瑣事中解放出來,你有什么建議呢?

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

 

 

科學家每天都在忙什么?真的在搞研究嗎?

圖文簡介

科學家每天都在忙些什么每天都在忙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