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特妮

編輯:小柒

后記: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們完成,研究成果于今年4月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研究表明,細菌會根據不同的外界環境壓力主動調整是否分享公共產物(Pubilcgoods)的策略。當壓力較小時,細菌傾向于分享載鐵子PVDI,而當環境變差時,例如紫外線、抗生素、免疫反應等,細菌則傾向于將PVDI私有化(private goods)。

 

這種“條件性的私有化”的特殊策略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微生物合作的起源、演化、穩定,同時也提供給人們對付綠膿桿菌感染的新思路: 沒準兒以后就可以通過瓦解細菌間的合作,來達到清除致病菌的目的。

 

小小細菌的這種 “條件性的私有化”策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經典的 “ 公地悲劇 ” 模型——

 

在公共草地上,牧羊人每多養一只羊,就可以增加這只羊帶來的收入,但同時會加重公共草地的負擔。作為理性人,每個牧羊人都希望自己收益最大化。于是在這片草地上,分化產生了合作型牧羊人(控制羊群總數以求大家持續發展)和自私型牧羊人(盲目增加自己的羊群數量)。顯然,合作型牧羊人很快就會被自私型淘汰(收入太低),而整個系統最終又會因為過度放牧(羊太多)而崩潰。

 

細菌經過億萬年的演化,已經找到了獨特的方法避免“合作型”的消失,這也成為了致病菌難被徹底消滅的主要原因之一。

 

 

排版:小爽

來源: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自己享樂——我說的是細菌 | 科學漫畫

圖文簡介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種聰明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