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邵永靈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洲際導彈飛上天后如何判斷它是或者不是核導彈?
專家解答:
根本無法判斷!
不過,有洲際導彈的國家,使用的都是核彈頭。原因如下:
第一,洲際導彈的火箭非常昂貴,如果用常規彈頭威力太小,無法重創對手,這樣一來就太不劃算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有戰略轟炸機,如果想用常規彈藥轟炸對方,用飛機自然更合適——準確度高,性價比高。當然,對于不擁有能跨洲飛行的轟炸機而只有洲際導彈的國家(比如朝鮮),情況就不一樣了。
第二,早中期的洲際導彈精度較差,比如第一代洲際導彈的CEP都在幾公里的范圍內,這樣的精度無法進行精確打擊,只有用核彈頭才能彌補精度的不足。對于核彈巨大的毀傷力來說,準不準區別并不大,反正都是打擊城市類的面目標。
第三,既然大家都給洲際導彈安裝核彈頭,那么,就更加不能給它換常規彈頭了,因為這樣做將十分危險!軍事大國都有發達的戰略預警系統,都可以做到發現對方洲際導彈還在路上時就把自己的洲際導彈打出去,所謂“預警即發射”。這樣一來,哪怕對方打過來的是常規彈頭,但是因為按慣例洲際導彈一定是核彈,被攻擊的一方也很可能用核彈進行還擊,最后錯誤引發核戰爭。
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彈道導彈都是核彈,射程從洲際到近程都是如此。兩個軍事超級大國,不需要用昂貴且精度又差的彈道導彈執行常規轟炸任務。彈道導彈后來裝上常規彈頭是蘇聯向第三世界國家出口飛毛腿的產物。第三世界國家往往沒有制空權,彈道導彈的使用恰恰不需要以制空權為前提條件,可以成為弱國的撒手锏、打狗棍。前些年美國曾經打算給部分洲際導彈裝常規彈頭,不過那是用來反恐而不是對付中俄的,洲際導彈速度快,半小時可以全球到達,恐怖分子反正也沒有核武器,不存在核常誤判引火燒身的問題。
我國的東風21丙和東風26都是核常兼備。但是,我國實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和自衛防御的核戰略,既然我們不會先用核武器,那么,對于潛在對手來說,也就不存在對中國誤判的問題。只要我們沒有遭到核打擊,我們就不會使用核武器。
邵永靈,全軍外宣專家,互聯網輿情引導專家,火箭軍研究院一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家電臺電視臺軍事評論員,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軍隊院校育才金獎,被評為全軍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著有《戰爭的句號》,《海洋戰國策》,《美國女兵》,《軍事風云錄》,《導彈與現代戰爭》,《戰爭與大國崛起》。在新浪網開設實名微博(進擊的女武神),悟空問答(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進擊的女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