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璦敏工作室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日前,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公開表示,蘇-35S多用途戰斗機已經列裝部隊。早在此前中國空軍發布的消息中,就曾組織轟-6K、蘇-35S等多型多架戰機飛赴南海實施聯合戰斗巡航。代號“超級側衛”的蘇-35S戰斗機,是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生產的一款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斗機。由于具備優異的作戰性能,蘇-35S不僅得到了俄空天軍的青睞,更作為一款典型的四代半戰斗機填補了現有戰機與五代機之間的空白,成為國際軍貿市場的“明星”。

蘇-35S戰斗機

  兜兜轉轉的前世今生

  說起來,蘇-35S戰機的“橫空出世”堪稱“十年磨一劍”,這款脫胎于蘇-27戰機家族、裝備了矢量發動機和相控陣雷達的新一代戰斗機,也有著自己兜兜轉轉的前世今生。

  蘇-35S戰機的研制工作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正是蘇-27“側衛”系列戰機開始“綻放”的年代。由于蘇-27戰機系列機體空間大、載重能力強、性能先進,蘇聯及俄羅斯軍工系統先后下了大力氣對其進行改進升級,先后誕生了如蘇-30、蘇-34等數款經典戰機。

蘇-30

  蘇-35S的誕生源自美蘇的激烈博弈。“冷戰”時期,蘇聯情報部門獲悉,一旦蘇-27戰機與美軍的F-15最新改進型F-15C在高空遭遇,蘇-27并不能保持空中優勢,甚至還時刻面臨著來自F-15C等美軍四代機先進雷達與AIM-120空空導彈的威脅。因此,就在蘇-27戰機的基本型蘇-27S即將開發完成之時,蘇霍伊設計局開始著手準備蘇-27大改的籌劃工作。

  蘇-35S戰機是大名鼎鼎的蘇-27戰機家族最新成員之一,也是蘇-27“側衛”基本型的中期改進型。早在1988年,首架原型機就成功實現首飛。1992年,搭載有熱影像紅外線及激光標定設備的蘇-35首次出現在英國范堡羅航展上。其后,蘇霍伊公司又陸續生產了多架原型機,并在此基礎上試驗了N-001M相控陣雷達、AL-37FU矢量推力發動機和航電設備等一系列頂尖技術,甚至還一度出現了代號為蘇-37的新戰機,但后來這些原型機又被統稱為蘇-35。

  蘇聯解體后,蘇-35的研制工作一度停滯,直到俄羅斯經濟逐漸回暖,面對新的空天作戰態勢,俄軍開始重啟第四代戰斗機研究計劃,決心打造新型四代半戰機。于是,在原有蘇-35計劃基礎上,俄羅斯又開始了新一代蘇-35S的研制工作。

  在蘇-35S的改進設計思路上,蘇霍伊公司為充分保住自己在戰斗機市場上的位置,同時有效控制研發成本,采用了將正在研制的第五代戰機尖端技術嫁接到優秀四代機機體上的設計思路。到2008年,俄羅斯新一代蘇-35S戰機實現首飛。

蘇-35S戰斗機

  離“完美戰機”再進一步

  由于在飛控設計上下足了功夫,早在珠海航展上,裝備有矢量發動機的蘇-35S就曾展示過類似外星飛碟的驚人機動動作。這架由大名鼎鼎的蘇霍伊公司隆重推出的“良心力作”,集新型航空電子設備、新型相控陣雷達、矢量發動機等先進技術于一身,離一款“完美戰機”又近了一步。

  經過多次改進后,蘇-35S的戰技術性能相比蘇-27有了大幅躍升,這也難怪西方世界都在“側衛”之前慷慨地加上了“超級”的名頭。蘇-35S機身線條流暢、體量龐大,能以1.2倍音速超音速巡航,最高時速可達2600公里,最大航程3600公里。在武器裝備上,蘇-35S除裝備一門30毫米機炮外,還擁有12個武器外掛架,最大武器載荷為8噸,可通過精心安排各種武器將實戰能力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蘇-35S戰斗機

  蘇-35S有別于其他蘇-27系列戰機的一大特點,就是其配備的戰場“千里眼”。蘇-35S戰機裝備有數字信息管理系統和先進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具備空中目標獲取、多目標跟蹤和作戰能力,能同時截獲和跟蹤30個目標。據估計,“雪豹-E”型雷達的迎頭截獲距離至少可達到350~400公里,尾追截獲距離150公里,并具有在90公里外發現“超低可觀測性”目標的能力,實戰能力強勁。這種先進雷達甚至還能為俄空天軍現役的蘇-34、蘇-30等提供目標數據,堪稱一架“小型預警機”。

  蘇-35S大量采用鈦合金結構,并一改蘇-27系列戰機從不采用副油箱的歷史,進一步加裝了空中加油系統。除進一步改進氣動布局外,蘇-35S還采用了留里卡-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為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研制的117S發動機。這也難怪蘇-35S能輕易完成被稱為“小薄餅”的高級特技飛行,這種保持速度不變情況下水平轉向360度的飛行,充分體現出蘇-35S的空中機動性能。

  軍火市場的“走紅明星”

  作為一款多用途戰機,蘇-35S秉承了蘇-27戰斗機家族強大的機動性和對地攻擊能力,可用于打擊地面目標、水面艦艇,空戰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這也難怪就在蘇-35S列裝俄空天軍伊始,就被派往敘利亞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專門執行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作戰任務。

  對于這款還從未上過戰場的“雛鷹”來說,俄軍能大膽放心地借蘇-35S猛秀肌肉,并將其作為裝備出口的“明星品牌”,足可見俄軍對蘇-35S技戰術性能發自心底的信任。即便是遭遇到美軍的F-22、F-35等第五代戰斗機,蘇-35S也有其獨到之處。在超視距狀態下,蘇-35S可通過配備的遠程導彈先行攻擊美軍的預警指揮系統,使美軍五代機失去相當一部分作戰情報信息源,之后可以繼續通過遠程導彈奪取空中作戰的主動。而在面對F-15等典型的四代機時,蘇-35S則牢牢掌握著“半代差”的優勢。

  蘇-35S的高調出征,頗有“殺雞用牛刀”之嫌,其背后不僅是俄軍實戰練兵檢驗裝備和戰法的迫切需求,也是借“機”為軍售打廣告的雙贏之舉。蘇-35S誕生之初,就是作為一個出口項目存在的。蘇-35S在敘利亞戰場上的不俗表現,也為俄羅斯出口武器裝備挺直了腰桿。

蘇-35S戰斗機

  目前,除我國蘇-35S采購協議大單外,印度尼西亞、印度、巴西、委內瑞拉、越南和巴基斯坦等都是蘇-35S的潛在客戶,有的已經與俄方開展談判。即便是目前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蘇-57已取得較快進展,蘇-35S也能與其形成高低搭配,成為俄羅斯打造空天利刃的最優解。

  從此前蘇-35S在敘利亞戰場的表現看,其推重比較高、空中格斗性能突出,綜合飛行控制系統使用方便,深受飛行員喜愛。俄空天軍評估顯示,蘇-35S的空戰能力是蘇-27的1.5倍,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是蘇-27的3.2倍。當然,蘇-35S也不是“無懈可擊”。僅就電子戰能力來說,蘇-35S裝載的電子對抗設備數量極少,俄羅斯的電子戰裝備作戰模式和技術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時,蘇-35S的隱身性能相比第五代戰機仍較為遜色。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蘇-35S:“超級側衛”如何亮劍?

圖文簡介

代號“超級側衛”的蘇-35S戰斗機,是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生產的一款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斗機。由于具備優異的作戰性能,蘇-35S不僅得到了俄空天軍的青睞,更作為一款典型的四代半戰斗機填補了現有戰機與五代機之間的空白,成為國際軍貿市場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