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石海明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導彈是怎么瞄準的呢?
專家解答:
不同種類的導彈瞄準方式不同。洲際彈道導彈在發射后的爬升階段中,首要任務是盡快進入外大氣層,接著一級火箭分離,由次級火箭推動彈頭到彈頭釋放位置,這一階段主要利用星光進行導航,進入再入階段后,除裝有特殊裝置的導彈外,此時的彈頭由于不再有火箭發動機推動依據普通彈道進行運動。
近程與中程彈道導彈基本上在大氣層內活動,由火箭助推發射,除去助推階段基本上呈彈道路線,因此瞄準基本上是在發射時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發射后導彈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目前此類別中更先進的導彈能夠分階段進行彈道修正或具備改變運行軌道的能力,能夠在導航體系(衛星,預警機,地基雷達等)的指引下打擊大型的移動目標。
另外,防空導彈、格斗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類導彈主要分為飛行階段與導引階段。首先由作戰體系根據目標設定一系列參數,導彈發射后根據這些參數到達指定位置,然后進入導引階段,這一階段導彈的各種雷達開機,不斷對目標進行搜索識別,確認目標位置,并結合導彈自身位置進行偏差計算,調整導彈的飛行舵面降低偏差,從而使導彈靠近目標,當到達觸發條件時導彈爆炸殺傷目標。
這些導彈的制導方式各不相同,飛行階段有根據預警機、衛星、地面雷達、機載雷達和艦載雷達導航等,導引方式有根據目標紅外線、己方激光對目標照射進行制導等方式。
石海明,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網絡外交委員會研究員,中國智庫網專欄作者,《國防科技》《軍事訓練通訊》雜志編委。合著《從物理戰到心理戰》《20世紀軍事學名著導讀》《適應者死亡》《虎狼之翼:關于科學技術與軍事變革的對話》《國防科技發展戰略論》《制腦權:全球媒體時代的戰爭法則與國家安全戰略》及《科學、冷戰與國家安全》。發表文章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