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石海明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發射一顆洲際導彈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
答:
從研發直到發射洲際導彈對一個國家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洲際導彈最基本的研發成本就十分高昂,大型的洲際導彈由于裝有多個分彈頭,每個分彈頭又獨立安裝了一枚核彈,所以一枚導彈的造價可能高達一億美元以上。除了造價之外,洲際導彈的研發費用更是不易估算。
洲際導彈的技術難點很多,每一項都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克服。比如導彈的再入技術,洲際導彈在再次進入大氣層之前的速度已經達到每小時3000多公里,但是導彈的再入是以加速為目的,所以除了保持好進入大氣層的角度以外,大部分導彈再入時速度高達十幾倍音速。
又由于采用多個彈頭一起再入,因此進入后彈頭要迅速分離,這樣就會給敵方攔截制造很大的難度,也給己方彈頭準確命中目標增加了概率,但是實現這樣的效果需要對彈頭有精確的分離控制技術;同時分離的彈頭還有若干個假彈頭夾雜其中,每個彈頭都會在飛行過程中進行變軌,調整姿態,欺騙攔截的導彈,因此多彈頭的再入復雜程度非一般航天器可以想象。
至于定位和機動規避方面,則需要發射前精確的計算和精準的控制,理論上要求軌道控制技術更為復雜,但對落點的精度絲毫沒有降低。這也是一般國家在技術上很難做到的。
因此可以說,發射洲際導彈需要舉全國之力,集中大量的科學家和技術工作者,需要大量的航天基礎研究,洲際導彈的研究涉及國家的方方面面,經濟實力、技術實力以及工業體系的完備都有很大的關系。
石海明,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網絡外交委員會研究員,中國智庫網專欄作者,《國防科技》《軍事訓練通訊》雜志編委。合著《從物理戰到心理戰》《20世紀軍事學名著導讀》《適應者死亡》《虎狼之翼:關于科學技術與軍事變革的對話》《國防科技發展戰略論》《制腦權:全球媒體時代的戰爭法則與國家安全戰略》及《科學、冷戰與國家安全》。發表文章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