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張佳興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被譽為“樹梢殺手”的武裝直升機已經成為現代戰爭中各軍事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戰武器。我國武裝直升機——武直-10的橫空出世讓世界為之矚目,使中國陸軍不僅有了飛起來的“翅膀”,還有了全副武裝的“牙齒”。那么,“霹靂火”武直-10都有哪些絕活?武直-10的研制歷程又有哪些少有人知的秘密?

  武裝直升機——武直-10(圖片來源網絡)

  武直-10直升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專用型武裝直升機,以反坦克作戰為主要任務,具有優異的作戰性能。其全長14.15米,高約3.84米,采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布局,窄機身,后三點式防沖撞起落架。機身采用吸收雷達波長的復合材料涂裝,以縮短被敵發現的距離,同時能達到減輕飛機重量的目的。

  很少有人知道,國產武裝直升機走上世界前臺的背后,除了潛心攻關的科研團隊和精益求精的生產廠家,還有一支常年行走于極限禁區、穿梭在生死邊緣的特殊團隊——陸軍航空兵某試飛大隊。

  2007年仲夏,試飛員張志強和張云磊按計劃進行直升機極限旋翼載荷測試試飛時,機體突然劇烈抖動,駕駛桿操縱困難,高度迅速下降。憑借精湛的技術和過人的膽識,試飛機組在短短幾分鐘內,駕駛直升機避開多個居民區,并成功迫降在距機場20公里外的稻田里。現場檢查發現,直升機尾部蒙皮多處撕裂,尾傳動系統嚴重損壞,油管斷裂、液壓油漏光。“再耽誤幾秒,直升機就可能空中解體!”試飛員的果敢與擔當讓頭發花白的專家淚流滿面:這次迫降成功保住了科研成果,更挽救了武直-10這個凝聚多年心血的型號,創造了航空科研試飛的奇跡。

  四機開花

  武直-10首次公開亮相是在2012年11月11日珠海航展,進行了適應性飛行訓練,其做出倒飛、低空盤旋、萊維斯曼翻轉等多個精彩動作,在短暫現身后離開航展上空。雖然武直10的停留時間不長,但其短暫的現身引來觀眾頻頻喝彩。

超低空飛行

螺旋升降

  此后武直-10多次在公開場合秀技,“單機超低空飛行”“斜斤斗”“四機開花”等國際上武裝直升機的頂級難度動作頻頻驚艷觀眾眼球。在帶來極具視覺沖擊力觀賞體驗的同時,隆隆的發動機聲更是向世界傳遞中國自主研發武裝直升機的“最強音”。(資料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網)

首飛15周年 “霹靂火”武直-10都有哪些“絕活”?

圖文簡介

被譽為“樹梢殺手”的武裝直升機已經成為現代戰爭中各軍事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