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張保慶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8所高級工程師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 近日,國防部證實東風—26型導彈已列裝火箭軍部隊。該型導彈經過試裝試用和作戰檢驗,具備了整建制裝備部隊的條件,授裝后已正式進入火箭軍戰斗序列。東風—26型導彈是我們國家新一代中遠程彈道導彈,具備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戰斗部核常兼備,打擊目標陸海兼備,通用化、集成化、信息化水平高等特點。吳謙強調,中國自衛防御的核戰略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沒有任何改變。

  彈道導彈是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先按預定程序飛行、關機后再沿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彈道導彈武器系統具有飛行速度快、打擊精度高、突防能力強、殺傷效果好等優點,在各國的軍事戰略、國家安全及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成為影響世界政治格局、掌控戰場態勢乃至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德國的“V-2”導彈

  彈道導彈最早出現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就是著名的德國的“V-2”導彈。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火箭研制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并成功將火箭制造技術用于彈道導彈的制造。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共發射了3000多枚“V-2”導彈,發射目標遍布歐洲多個國家,使得歐洲各國遭受了巨大的人力財力損失。“V-2”導彈的巨大破壞力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在德軍戰敗時,美蘇兩國奪取了大量德軍遺留的“V-2”導彈研制技術資料、專家以及相關試驗生產設備,從這時起美俄開始大力投入到彈道導彈的研制中。

  如何區分彈道導彈?

  按照作戰使命:彈道導彈一般攻擊地面固定目標,按作戰使命可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其中,戰略彈道導彈一般載核彈頭,主要用于打擊軍事和工業基地、政治和經濟中心等各類戰略目標,代表性的如美國“民兵”-3、“三叉戟”-2,俄羅斯的“白楊”-M、“布拉瓦”等;戰術彈道導彈載常規彈頭或核彈頭,通常用于打擊各種戰役戰役戰術縱深目標和部分戰略目標,代表性的如美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等。

美國空軍試射民兵三洲際導彈

  按照射程:美國按照射程將彈道導彈分為近程彈道導彈(5500km)。而國內則有所不同,按照射程將彈道導彈分為近程彈道導彈(8000km)。

  按照發射平臺:彈道導彈按照發射平臺可分為陸基彈道導彈、海基彈道導彈和空基彈道導彈。陸基彈道導彈根據發射地點不同,可分為發射井發射、公路機動發射和鐵路機動發射。其中,發射井發射通過固定的地面發射井對彈道導彈進行發射,是彈道導彈發射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性能穩定、準備時間較短等優點,美國的“民兵”系列彈道導彈均采用地下井發射方式。公路機動發射是指通過導彈發射車進行導彈發發射,具有隱蔽性好、機動性強等優點,代表性的如俄羅斯“白楊”-M、“伊斯坎德爾”以及印度的“烈火”系列彈道。

  彈道導彈有哪些“零部件”?

  彈道彈道主要包括彈頭、制導控制系統、發動機等。彈頭是彈道導彈直接產生殺傷效果的部分,主要完成打擊或摧毀目標的戰斗任務;制導控制系統是彈道導彈的神經中樞,其性能決定了導彈最終的命中精度。彈道導彈發動機是為彈道導彈提供動力的裝置,其重量和體積都占據了整個彈道導彈的絕大部分。依據裝填推進劑的不同,彈道導彈發動機分為液體發動機和固體發動機。早期的彈道導彈發動機大多是液體發動機,這種液體發動機具有推力大、操控性好、運載能力強等優點,但也具有發射時準備時間長、生存能力差等缺點。固體發動機是當代彈道導彈的主要動力裝備,具有可靠性強、結構尺寸小、啟動速度快、運輸和儲存方便等優點。

  如何掌握彈道導彈作戰過程?

  為了對目標實施精準、有效打擊,彈道導彈武器系統在發射前要要進行狀態檢查、技術測試及瞄準等發射前準備。一旦接到發射命令,彈道導彈會按照預定的發射彈道對目標實施打擊。

美國試射三叉戟2D5潛射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飛行過程主要包括主動段飛行和被動段飛行。主動段飛行中,彈道導彈在發動機強大推力作用下起飛,達到預定的速度和位置時,發動機關閉,彈頭和彈體分離;被動段飛行中,發動機關閉后,導彈在重力作用下沿自由落體拋物線飛行,直至落地。被動段飛行通常又分為自由飛行段和再入飛行段,自由飛行段是指發動機關機到彈頭再入大氣層這段飛行軌跡;而再入飛行段是指彈頭再入大氣層到彈頭落地這段飛行軌跡。

  隨著精確制導技術的發展,彈頭在再入飛行段飛行時通常具有機動變軌和目標精確識別能力,大大提高了彈道導彈的突防性能和打擊精度。例如俄羅斯“伊斯坎德爾”采用了改進的慣性制導+“格洛納斯”(俄羅斯導航衛星系統)全球定位制導+光學導引頭的復合制導方式,導彈命中精度大幅提升。

  如何防御彈道導彈?

  有矛必有盾,進攻和防守總是相伴而生。自彈道導彈誕生以來,世界軍事大國就一直在尋求與彈道導彈對抗的技術途徑,積極發展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用于攔截地方來襲彈道導彈。

俄羅斯的“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防御系統通常由預警探測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導彈攔截武器系統組成。目前世界各強國均已初步完成或者正在積極構建自己的導彈防御系統。按照攔截段的不同,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可分為助推段攔截、中段攔截、末段攔截系統。彈道導彈防御作戰流程如下:

  (1)預警衛星首先發現導彈尾焰紅外信號,然后向戰區聯合地面站等戰斗指揮部門發出警報并計算導彈相關數據。

  (2)戰斗管理系統將接受到的數據進行融合和處理,初步對彈道導彈飛行方向、發射點和落點等進行預測。

  (3)戰斗指揮部將搜索信息傳送至早期遠程預警雷達系統。早期遠程預警雷達對來襲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然后各地基雷達接力探測跟蹤來襲導彈,并將信息傳送給攔截系統對導彈實施攔截。

  彈道導彈以其強大的遠程打擊與戰略威懾能力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代表了一個國家軍事科技綜合水平與國防實力。毋庸置疑,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擁有彈道導彈數量和品種最多的兩個國家,代表了當今世界彈道導彈技術的發展水平。近年來,世界各大軍事強國均把戰略彈道導彈技術發展作為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重中之重,伴隨而來的是彈道導彈試驗次數顯著增長,彈道導彈威脅持續增加。(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彈道導彈為何成為各國夢寐以求的“大殺器”?

圖文簡介

彈道導彈是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先按預定程序飛行、關機后再沿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