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次參加奧運會至今,中國在歷屆奧運會賽場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運動健將們更是越來越多地贏來人生輝煌時刻。這些成功的背后離不開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其中,科學的膳食理念是運動員體能訓練和技能提升的基礎。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曹建民,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將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運用到了對國家隊的運動訓練和營養指導中,在運動營養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沒有汽油,汽車是開不快的。對于運動能力來說也是一樣,膳食營養里面會提供很多運動時的供能物質,如果沒有充足的供能物質,人們同樣沒有辦法保證充足的運動能力。”
食物中的營養源源不斷地供輸給人體,吃什么和怎么吃是列在首位的重要事項。“在競技體育運動中,糖是身體的主要供能物質。因而在運動員的飲食中,糖這種食物占比較重要的地位,這也是我們在膳食營養中要強調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由于沒有正確的營養觀念,吃的東西比較雜亂,真正的供能物質糖反而很少,曹建民指出,在孩提時期應該給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營養觀念,才能更好地獲取營養,進行高效的運動。
“民以食為天”。無論是健康的身體還是強健的體魄都需要食物中的營養來支撐,而平衡膳食是合理營養的重要途徑。不將色香味作為評判食物的唯一標準,關注飲食的合理搭配,如此才能保證人們身體的健康,這也是奧運健兒馳騁賽場的基礎。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