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承認超驗實體存在為出發點的信仰統稱有神論。接受這些信仰并作過明確宣示的人,稱為有神論者。


“有神論”觀念源遠流長,其中最早產生的靈魂不滅觀念,幾乎出現在兩萬年前。但這個概念本身產生于西方宗教改革之后,是一種哲學概念。西方學術界把通過理性思考研究神的存在這類問題的學說稱為有神論,有別于強調儀式和行為習俗的宗教。有神論的態度是“我要研究神的存在”,宗教的態度是“神一定存在,你得相信!”有神論是學術探討的對象,而宗教則是社會上的現實力量。


本文探討的有神論不是指學術體系,而是所有宗教迷信行為的統稱。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相信某種超越客觀規律的實體,相信它們在影響社會變化與個人生活。相信山精樹怪的古人和相信運勢的當代人,都屬于有神論者。


由于有神論來自西方宗教實踐,以佛教為代表的東方宗教徒會稱自己為無神論,因為他們并不關注有沒有神創造這個世界,他們會相信靈魂不滅,相信“業”之類超驗實體。從信仰內容和行為來考察,儒釋道和西方一神教更接近,明顯區別于當代無神論與科學這兩種文化。


本文所指的“有神論”最大范圍涵概了一切迷信現象。歷史上,有神論主要表現為多神教和一神教,可以具體稱為“有神靈論”。


但是,東方宗教通常以靈魂不滅,祖先崇拜為信仰對象。在各大宗教產生前,人類以巫術為主要信仰。其對象是超人或者怪物,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體。民間迷信對象是鬼狐仙怪,山精樹靈,一直延續到今天的外星人崇拜等等。這些有神論體系總要提供神秘超自然事件,以證明其信仰的真實性,它們可以稱為“有神秘論”。


到了近現代,隨著去魅運動的深入,各大傳統宗教的影響力都在下降。一些人遂將真實人物、道德觀念或者社會制度等世俗現象神化,以替代傳統迷信對象,形成“有神圣論”。從法西斯主義到當代的明星崇拜等都包括在內,是沒有宗教形式的現代宗教。


上述三類信仰體系都認為存在著超越客觀規律而運行的神秘力量。其倡導者都試圖通過附魅行為激發公眾的自我中心狀態,制造崇拜氛圍,讓人們在面對現實問題時不去客觀分析和解決。所以,它們都屬于廣義的有神論。


相信某些超驗實體,同時非議其他超驗實體存在的言行稱為非神論。它不是一種獨立的信仰系統,而是依附于某種信仰的言行,甚至是無任何信仰依托的民間言行。


最廣泛的非神論言行是普通百姓對體制化宗教表示不滿,也就是日常中的瀆神行為。他們得了病,受了災,會質疑神明為什么不靈驗,也會通過各種方式間接表達不滿。


任何宗教信徒都會非議其他宗教的神明,同一宗教內部的不同派別之間,也會互相攻擊對方的信仰。所有神明都被其他教派反復批判,所有宗教徒也都同時是有神論者和非神論者。


《圣經》反復用先知口吻強調提防假先知,因為有很多人都聲稱耶和華的靈降到自己身上。猶太人不承認耶穌有神性,佛教徒認為耶穌代人受難完全是騙局,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互稱對方的神是偽神。凡此種種都是非神論言行。


一般來說,涉及本教神明是否存在的證據,信徒們多會含糊其詞,但是針對別派神明存在的證據則會嚴厲批駁。因此就會產生一個有趣的悖論——即使沒有無神論者,歷史上所有宗教言論相加,足夠否定一切神明的存在。


雖然“無神論”一詞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存在了,但它當時所指稱的基本都是非神論言行。古人的邏輯很簡單:既然只有我信的神是真的,你反對我的神,自然是無神論者。既然所有的神都被質疑,為什么不干脆質疑它們全部?就這樣,非神言論發展到近代西方,慢慢演化成無神論。


文藝復興時代,歐洲上層社會秘密流行一本書,名叫《三個騙子》,其匿名作者被推測為拉伯雷。該書把三大宗教的“教主”稱為騙子,而不只是站在某教角度攻擊別教,這便是從非神論轉向無神論的重要代表。


由于這種淵源,很容易把非神論和無神論混在一起。日本學者竹下節子著有《無神論》一書,大部分記載的都是基督教體系內出現過的非神言論。中國無神論學者也經常把民間自發瀆神言行當成無神論。然而,只有當一個人明確否認一切超驗實體時,才能確認他是徹底的無神論者。


由于非神論通常用于護教,所以它們會質疑具體的神,但并不批判迷信本身。當代無神論把主要精力用于論據神為什么不存在,而不是觀察、分析和研究社會上的造神行為與迷信行為。直到最近出現于歐美的“新無神論”,仍然在連篇累牘地用科學知識論據神如何不存在,多少帶著非神論的烙印。

有神論和非神論的不同表現

圖文簡介

本文探討的有神論不是指學術體系,而是所有宗教迷信行為的統稱。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相信某種超越客觀規律的實體,相信它們在影響社會變化與個人生活。相信山精樹怪的古人和相信運勢的當代人,都屬于有神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