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定位為入門級基礎知識類,專業人士請繞道。)
一部分比賽手槍上也會加裝制退器,比如這支IPSC比賽版的M1911,加裝了防跳制退器
顧名思義,制退器就是用來“制止后退(后坐)的器具”。制退器的意義在于可以降低槍械射擊時對射手或者載體(飛機、坦克)造成的影響,降低對載具強度的要求,也可以減輕射手的疲勞。
一般說來,后坐力較小的武器,比如手槍、沖鋒槍等很少加裝制退器。后坐力較大的武器才會加裝,并且隨著后坐力的增大,制退器的體積和重量也會越來越夸張。最典型的是12.7毫米口徑的反器材步槍上,無一例外全部加裝制退器,而7.62毫米的狙擊步槍,只是部分加裝制退器,且體積都很小。
正在發射的加裝沖鋒槍套件的GLOCK手槍,膛口氣流流場已經極不對稱,這大多對精度產生不利影響
一般讀者容易對制退器產生一個疑問:制退器會不會降低槍械的射擊精度?的確,槍械加裝制退器后,制退器會改變膛口(槍口)處的氣流分布,使氣流朝著人為設定的方向改變。這種“非自然”的氣流確實會對槍彈的運動產生不利影響,影響精度。但制退器更壞的影響是嚴重干擾槍管的振動規律。實際射擊時,槍管并非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一動不動,而是在高速顫動和彎曲的。此時在槍管最前方加“掛”了一個重達幾十克甚至上百克的制退器,工作時會產生很大力量,除了減輕后坐外,也會惡化槍管的振動規律,對精度產生很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對于連發射擊或者追求高精度的武器影響更為顯著。
上圖為M82反器材步槍的制退器示意圖,紅色箭頭為槍口方向,氣體沖擊制退器前壁(藍色部分),會產生向前的力(綠色);氣流沿側壁噴出,向后的氣流(黃色)產生反向推力(粉色),反向推力有向前(藍色)、向右(白色)兩個分力,制退器左右對稱,向右的分力抵消,剩下向前的分力抵消后坐
但制退器的作用就是為了降低后坐。如果射手和載體根本承受不了槍械的后坐力,就別想有效射擊,更別提精度了。此時加裝制退器,槍械可以有效射擊,精度反而是提高了。因此制退器到底是有利于精度,還是不利于精度,要辯證地看。就表現而言,同樣追求高精度的狙擊步槍,7.62毫米口徑的往往是盡量不加制退器,而12.7毫米口徑的則是非加不可了。
制退器的結構五花八門,在槍械上最常見的加工方法就是向斜后方對稱開孔,讓火藥燃氣向前沖擊制退器前壁,抵消一部分后坐力。此外,讓火藥燃氣對稱向側后方噴出,產生一個向前的反力,也可以降低后坐力。這種制退器加工較為簡單,在各類槍械、火炮中常見,比如大名鼎鼎的M777榴彈炮,就采用了這種制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