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117 篇文章
許多不孕癥的夫妻,經過漫漫的求子之路后,最終會選擇試管嬰兒(IVF-ET)助孕的方式來孕育新的生命。在選擇試管嬰兒治療不孕癥的過程中,并不是完成胚胎移植就大功告成了,還需要進行專業的黃體支持治療。黃體支持就好比農民種莊稼往土壤里施肥,需要“精心打理”,才能使土地更肥沃,更適合種子發芽生長。因為IVF-ET助孕過程中,控制性超促排卵以及取卵時負壓抽吸卵泡,均會影響到黃體期的激素水平,導致黃體功能不全、妊娠率下降、流產率升高,所以胚胎移植后通常需要黃體支持治療,以促進胚胎著床和維持妊娠。 為什么黃體支持在IVF-ET治療過程中,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呢? 一、我在之前的科普文章已經詳細介紹過黃體功能不全。很多患者會疑惑,為什么進行IVF-ET助孕治療的女性更容易出現黃體功能不全呢? 1、在控制性超促排卵過程中,醫生使用藥物刺激患者的卵巢使卵子的發育同步化,并為了提防卵子在收獲的時機提前自行排出,防止顆粒無收的情況出現。醫生會會對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對腦垂體進行降調節或拮抗劑抑制垂體功能,造成腦垂體分泌的促黃體生成素(LH)的水平下降,導致黃體發育不良、黃體功能不全,從而使孕酮水平下降。 2、取卵的過程中,穿刺針進入卵泡腔,利用負壓吸引抽血卵泡的同時,也抽取了大量的顆粒細胞,使黃體的有效組成成分減少,從而導致功能不全。以及進行取卵的操作會導致內源性黃體功能不全。 3、凍融復蘇胚胎進行移植的女性,也容易出現內源性黃體功能不全。由于在完全依靠外源性補充雌、孕激素的人工周期復蘇方案里,患者這個月經周期沒有卵泡生長和黃體的形成,也就是沒有內源性的雌、孕激素,必須依賴于外源性補充的激素來維持胚胎著床,以保證妊娠過程安全順利進行。如果雌、孕激素補充的量不夠,就會導致黃體功能不全,會造成胚胎不著床或者淺著床,導致流產的風險增加。所以黃體支持最好維持至懷孕第10周左右,胎盤形成后能自行分泌內源性的雌、孕激素,以保證胎兒正常發育。 二、IVF-ET黃體支持的常用藥物以及給藥途徑 常用藥物包括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孕激素。而孕激素的使用最為廣泛,要求為天然孕激素,不能是合成的孕激素,以減少對胎兒的不良影響。患者在選擇治療黃體支持方案時,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用藥。孕激素的給藥途徑有如下3種,目前生殖中心多選用口服用藥聯合經陰道或經肛門給藥。 1、肌肉注射 黃體酮針為油劑型,在兩邊臀大肌輪流注射,無肝臟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高,且患者抽血清中孕酮濃度明顯增高,療效確切,價格低廉,屬黃體支持的傳統用藥。但每天需在醫院進行,不方便,且長時間注射黃體酮針,臀部容易出現紅腫熱痛或伴有感染、膿腫以及局部皮膚過敏、嚴重時蜂窩織炎出現。故目前不太推薦這種給藥途徑。 2、口服用藥 包括微粒化黃體酮膠囊和地屈孕酮。好處是用藥非常方便,無需來回跑醫院。不足之處是存在肝臟代謝分解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較低。因此,生殖中心很少單獨用于IVF-ET助孕后的黃體支持。 3、經陰道或者經肛門給藥 主要有黃體酮緩釋凝膠和微粒化黃體酮膠囊。經陰道或者經肛門用黃體酮,主要在子宮局部發揮作用,子宮局部的孕酮濃度高,可減少全身的不良反應。好處也是用藥非常方便,患者在家里自行用藥即可。但是目前價格比較昂貴。副作用是可能會產生陰道瘙癢、殘余藥渣不吸收、陰道分泌物增多等。 總之,黃體支持必須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必須按時、定量使用藥物,不能擅自停藥或者更換藥物。不用擔心,生殖中心會為患者制定適合她的個性化黃體支持方案的。那么,到了這一步,剩下的就是安心的等待寶寶的到來啦! 作者: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 鄒琳 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