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8 月,我們開展了「兒童鄰苯攝入量」的調查研究,截止 2019 年 10 月,共收到了 526 名兒童(≤18歲),553 份鄰苯檢測報告。
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在受調查的 526 名兒童中,有 221 名兒童(42%)正在面臨鄰苯風險,63 名兒童(12%)正處于鄰苯攝入高風險狀態。
通過此次調查檢測發現:兒童面臨的鄰苯風險遠比想象中來得兇猛。
我們曾不止一次地曝光過,那些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包書皮、小黃鴨、桌墊、跳繩等,都可能存在鄰苯二甲酸酯(以下簡稱鄰苯)嚴重超標的問題。
注:鄰苯屬于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常見于PVC(聚氯乙烯)等塑料中,通常軟性的PVC塑料會大量添加鄰苯作為增
也不止一次科普過鄰苯的危害——環境雌激素,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
發現兒童面臨的鄰苯風險源
有些家長說,我看我家小孩挺好的,跟這些都搭不上邊。
事實上,鄰苯對身體的影響在前期是無法通過肉眼知曉的,只有通過科學檢測才能發現「攝入是否超過人體耐受量」,一旦長期超過限值,等到肉眼可見其危害,就真的晚了!
案例一:PVC桌布
這是一位粉絲家長的小孩,年僅4歲的小姑娘。
孩子上了幼兒園后,檢測出鄰苯風險系數高達 2.17(正常值應小于 1.00)。主要風險來源來自于 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排查后發現,是學校餐桌使用了鄰苯超標的 PVC 桌墊,導致鄰苯攝入量處于高風險狀況。
經過家長與校方溝通,撤掉了 PVC 桌墊。孩子兩個月后的復測已回歸到安全值。如果不是通過這次檢測發現了問題,那么長此以往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可想而知。
案例二:吸管
誰也不會想到,2 歲的小男孩,鄰苯風險系數高達 2.79。最終,家長將風險源鎖定在孩子生活中入口最多的塑料制品——“吸管”。
自從換了吸管后,孩子的鄰苯檢測結果下降了30倍左右,復測結果已經在安全范圍內。
【案例三:橡皮擦&字典套】
學習的好幫手成了鄰苯風險源,經過我們的干預,家長扔掉了孩子的橡皮擦和字典套,并且減少使用塑料盒和保鮮膜,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復測時孩子的鄰苯風險已經大幅下降。
不僅是孩子,孕婦也同樣面臨鄰苯風險。
下面這位家長對此深有體會。
“我懷孕時不懂,經常在外面吃飯,結果兒子出生后尿道下裂。手術的隊伍排了三年都沒排上,這種病的寶寶真的非常多,有的孩子嚴重的已經像是雙性人了......”
為了讓更多家長了解“鄰苯攝入對孕婦和兒童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邀請了一位在小兒泌尿外科界具有權威地位的醫生——「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的徐珊,為大家做進一步講解 :https://v.qq.com/x/page/s0810z9fqlj.html
除此之外,孩子們因此面臨的心理壓力也是一大問題。
身體過早發育,而孩子的心理沒有同步發育。久而久之,他們可能會因自己的“與眾不同”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兒童鄰苯暴露」 調查與分析
這些案例中的孩子并不是個例,經過我們深入調查發現:至今,依然有近一半的孩子,正面臨著鄰苯攝入量過高的風險卻不自知。
從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10 月,我們共收到 526 名兒童(≤18歲)的 553 份檢測報告。
我們將這 526 名兒童的首次鄰苯檢測數據,依據歐洲食品安全局 (EFSA)提出的鄰苯健康指導值(HBGV),劃分風險等級。
注:鄰苯攝入量高于 HBGV 的 70%,孩子身邊存在影響健康的鄰苯風險源;高于 HBGV 的 150%,孩子正處于鄰苯攝入過量的高風險情況。健康指導值(HBGV),與 EFSA 提出的每日耐受攝入量(TDI)數值相等。
▲ 圖片來源于歐洲食品安全局
結果不容樂觀,在這 526 名兒童中,有 221 名兒童(約 42%)正在面臨鄰苯風險,63 名兒童(約 12%)正處于鄰苯攝入高風險狀態。
也就是說,平均每 10 名兒童里面,就有 4 名正面臨鄰苯風險,其中 1 名兒童甚至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另外,我們還分析了「不同年齡層兒童」面臨鄰苯風險的比例。
結果發現只有 1-2 歲的兒童,面臨的鄰苯風險較低(風險比例小于其它年齡層 50%)。
也就是說,當你的孩子需要離開家進入幼兒園,開始接觸社會,鄰苯高風險也就隨之而來了。
并且調查數據顯示:相比于天性調皮的男孩,女孩面臨的鄰苯風險反而更高。
月經初潮提前,胸部過早發育等現象,都有可能是鄰苯攝入量過高所導致的。
即使家長給小孩買的都是最好的、最貴的,也無法完全阻隔鄰苯風險,它們存在于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角角落落。
希望家長們都能對「鄰苯風險」重視起來,對「性早熟」提高警惕。莫讓“花”開早,未榮即衰。
「童年」應該是孩子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即使生活中有太多看不見的“有毒有害”,也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這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也是魏老爸的心愿。
如何幫助孩子遠離鄰苯風險?
魏老爸建議:
1.注意與食物相關的塑料制品使用。
2.勤洗手、勤洗進食工具,養成一個入口要干凈的良好生活習慣。
3.多讓孩子做戶外運動,親近大自然。